西南地区

第二章 文化

时间:2020-01-27 22:51:45   作者:吴春荣   来源:   阅读:10500   评论:0
内容摘要: 第二章 文化第一节 堂号、堂联门对及堂号的由来一 堂号三让堂 至德堂 延陵堂 渤海堂二 堂联门对堂联是堂屋神榜两侧的对联。其意在缅怀先祖和寄托厚望,是吴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有以下几幅:延陵宗风远; 系出延陵绵世泽;渤海世泽长。 派分渤海振家声。三让两家......

第二章  文化

第一节  堂号、堂联门对及堂号的由来

  堂号

三让堂  至德堂  延陵堂  渤海堂

  堂联门对

堂联是堂屋神榜两侧的对联。其意在缅怀先祖和寄托厚望,是吴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常见的有以下几幅:

延陵宗风远;      系出延陵绵世泽;

渤海世泽长。      派分渤海振家声。

 

三让两家天下;    延陵袍笏家声远;

一脉万世千秋。    渤海宗风世泽长。

 

延陵祖德昌趾;  至德初云i三让两家天下;

渤海宗功启风毛。  大宗绵雪堰千秋一脉江南。

 

常见的横批有:三让家声、三让遗风、让德流芳。

 

门对,贴于大门两侧,它可表明主人的姓氏。板栗吴氏大门对联和横批都指明了主人是吴姓。对联是:

大地迎春花笑口,华门有喜鸟谈天。(口天,吴字)

横批(额):画圣门第。

注:画圣,吴道子(约685758),又名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他作画造诣很高,形象逼真。他有画林则立,画人则动,画水则流,画鸟欲飞之工。

唐玄宗想看四川嘉陵江山水,命他去写生。他到嘉陵江只游玩了一趟就回长安,在大殿上当场作画,只用一天时间,就把嘉陵江三百余里风光全部展现出来了。另一画家李思训也画嘉陵江山水,画虽精细,却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唐玄宗把两人的画比较时,惊奇地赞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吴道子在我国绘画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被历代画家推崇为“画圣”。被我国塑绘艺人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宋代苏轼评价他说:“画圣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堂号的由来

(吴兆焕搜集整理)

堂、正室也,同祖之亲曰堂,如:堂兄、堂弟、堂叔等。“堂”字加上特定意义的词语为堂号。堂号,可以说是某一个宗族姓氏的代称。三让堂、至德堂、延陵堂、渤海堂等都是吴氏的堂号。

三让堂  至德堂

黄帝,世孙是周太王古公父。古公父生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之子姬昌气质不凡,古父有意传位季历,以便传位姬昌。但按传长不传幼的规矩,季历无权继位。泰伯、仲雍为顺父意传位季历,便托辞为父采药,携弟仲雍出奔荆蛮,建立句吴。古公病逝,泰伯、仲雍回国奔丧,季历又多次让位给泰伯,泰伯不受,季历不依,泰伯只好与仲雍再次逃回荆蛮,易服毁容,决意不回周原。荆蛮义之,归者数千余家。从此,泰伯在长江三角地区建立国家,称为“句吴”,为吴姓始祖。

孔子称赞说:“泰伯,可谓至德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吴姓子孙为崇敬立姓始祖的高尚德行,便以“三让堂”、“至德堂”为吴氏的堂号。

延陵堂

周武王姬发灭殷后,正式封泰伯、仲雍的后裔周章为句吴的国君。句吴国自周章始,经过14代国君的治理,国势逐渐强大起来,到寿梦继位正式称王。寿梦生四子:诸樊、余祭、余昧、季札。其中季札最贤。寿梦也有让季札继位的心愿。公元前561年,寿梦去世,长子诸樊临时摄政。举丧完毕,诸樊决心让位给季札。季札坚辞不受,弃家出奔延陵(今江苏武进县)。诸樊不得已继位为吴王,将延陵一代赐给季札作为采邑(即让季札管理并享受该范围的税赋)。当时及后世人称季札为“延陵季子”从此,季札的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十分兴旺,并有许多支系迁播外地,后世子孙为纪念延陵季子的功绩,又将“延陵堂”作为吴氏的堂号。据《中华吴氏通书》中载:后世延陵郡望,包括江阴、丹阳、常州、武进一代。

渤海堂

渤海,位于我国东部。汉顺帝时,以今江苏长江以南全部,长江以北之南通、海门诸县置郡,名“渤海郡”。秦汉以来,渤海吴氏宗族支系众多,繁衍日盛,吴氏子孙成为渤海郡望族。于是,吴姓又号称“渤海堂”。

第二节  统一字派谱

  吴世万氏族统一字派谱

世品富总起,再正奉伊昌。通光显卓见,盛秀发祯祥。

宽恕钊民瑞,忠厚序长。怀谦广学彦,晓义兴仁邦。

守信为君子,慎思习玉良。平和恒友善,孝弟全圭芳。

荣观立灿景,诒训贵弘扬。孟仲联天宇,运同庆永康。

  中华吴姓统一字派谱

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维,务本千秋从。

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

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高祖树典范,远孙锦程通。

棠棣真毓秀,兰桂胜劲松。俊杰英豪汉,安邦智谋勇。

好学期上进,览月步九重。历代人才济,富贵仁兴隆。

  吴盛世系统一字派

(仅供参考)

初步贯致卫  乃如树亦真  复弘令汉伟  刚加炳似存

岳觉崇尔宝  自向业若任  凡亚执允沛  惟奂星双深

欲叙卓普及  韶济则惠庚

  吴世万氏族统一字派使用说明

(一)本字派谱以“世”字为第一代,全篇80个字。起用时可根据自己的世序之字起名。如“世万25世“,就是80字派中的“瑞”字,见下面字派对照表。

(二)我族是一个拥有近20万人口族裔的大族,从世万18世到34世,代次相差17代。其中22世到28世平均每代人口2万多人。如用80字字派起名,会使很多人同名。那么就必须用80字字派起书名,又用原有字派起字号名。这样在今后续谱时,才不回造成混淆。

 


第三节  吴氏宗族文化

吴春荣搜集整理

  吴姓宗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谦让与开拓是吴氏的家族精神。谦让与退让慎微地联系在一起,而开拓,却又常与冒险和进取联系。这两种关系,看似特殊的文化,却同时为我宗族所具有,而多么自然地统一在一起,形成吴氏宗族文化的两个方面。

吴姓开始祖便具有这两种精神。“吴”是一个会意字,由“口”和“矢”字两个结构组成。大约在汉光武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才开始改为“天”。今吴姓人介绍自己姓氏时,往往都说姓吴-“口天吴”。

从“吴”结构看,有口,口能大喊,叫喊。有“矢”,矢像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地回头反顾。两个结构组合成吴,他的原始意义就是表示一个人在奔跑时一边高声喊叫一边回头反顾。从狩猎者的大声喊叫和奔跑,就已具有谦让与开拓冒险精神。大声喊,一是引起猛兽注意,是一种冒险表现;二是通知同伴准备捕杀。这是“让”的精神。正是这两种协同作战和勇敢冒险的精神,才保障原始狩猎民族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谦位是吴姓的标志。上溯到泰伯之父古公父就具有高尚的谦让精神。当他在地受到戎狄威胁时,他的人民都要求开战,他却说:“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为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于是古公父决定从地南迁到周原。他这种“谦让”的博大胸怀,形成了泰伯、仲雍的三让天下,季札的两度让位。也正是这种“让”的精神,才又导致我吴氏开拓的传统。“让”的结果就是“开拓”。没有古公的让国迁周,就没周人。没有泰伯、仲雍的让位,就没有吴国,也就没有今天的吴姓了。“让”是吴姓产生的基因,也就成为吴姓的标志。孔子称赞泰伯为“让王”,庙为“让王庙”。天下讲“让”没有超过吴氏宗族的了。所以泰伯庙又有一联云:

让国亦称王,从此荆蛮沾德化;

兴吴应作主,顿教草昧启文明。

古公的“让”被泰伯、仲雍所继承,而季札却将此发扬到至善了。所以季札被成为“至德第三人”(这是江阴申港延陵季子庙额)。两广总督张树声赞颂季札庙联有“让国能传泰伯风”之句。我吴氏族谱中,没有哪一部不先称赞泰伯、季札这一美德的。同治壬申年长沙至德堂《吴氏族谱》卷首称道:《史记列传》伯夷第一,“世家”泰伯第一,表其“让”也。泰伯开于前,季札嗣于后,让德之光,诚世家中所未有者。又光绪十二年至德堂《吴氏族谱・序》云:“夫千古以让著者,唐虞而后有夷齐,惟以让传其世者,亘古以来惟泰伯与季子耳。所谓明德之后有达人,盛德必有百世祀者,信不诬也。”正是这种“让”的精神一直激励教育吴氏子孙,并深深地植根于吴氏族姓之中,成为其标识世人,教育宗族的深层文化规范。

“谦让”的结果是勇于“开拓”。吴氏先祖们把“谦让”与“开拓”自然地统一起来。泰伯、仲雍从周原一代跋涉千里,披荆斩棘,重新开拓天地,才有东方的吴国文明。就是这种开拓创新,勇敢冒险的精神,吴氏子孙才有特别强的生命力。即使在国破家亡后,还能四方拓展,再重崛起,发展到今天居全国十大姓之一的局面。

  家谱是家族的发展史

一个姓氏的族谱,它记载着一个姓氏的兴衰,它是姓氏的发展史,它是家族的命根。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慎终追远,寻根思源,都重视族姓历史传统。我吴氏先祖更是重视族谱的兴修,以修谱为不朽伟业。东汉吴如胜创修族谱上进朝廷,受到汉桓帝的奉赠,立如胜之子为正宗,主持苏州泰伯庙祀。民国初的吴佩孚,在兵驻湖南时,曾以数千银洋聘同宗吴撰修全国吴氏统谱,惜因故未成。后来吴佩孚又亲自详查稽考吴氏历史,并考证出自己和日本天皇同是泰伯121代孙。这又是吴姓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族谱的意义与作用,正如清代嘉庆丁亥《延陵吴氏谱序》所说:“诸学之兴,其有益于世大矣,盖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乎本末,莫不由之。”族谱之意义首在维系宗法制度,保持血统纯正。“谱序”还说:“族谱兴起于中古而有先王遗风。先王宗法坏而恭敬之教亡,教亡而后谱作,谱作而后分明,分明而后义生,义生而礼行,礼义而后尊主。”族谱是宗法制度败坏后一种挽救宗法礼制,维系血统纯正的产物。有了族谱,就有了区别,分明,就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属于哪一宗,那一支,不会乱认祖先宗派。没有宗谱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属。随着宗族的发展,子孙人丁繁衍分化,族人之间日益疏远、甚至同族兄弟视为路人。而有了族谱,就能联络宗族同姓之间的感情。因此,乾隆己亥吴以忱《丹徙吴氏续修谱序》说:“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于此(谱)。”因而在大多数的吴氏宗谱的家规家范中,把修谱作为极其重要的一条。

正因族谱有如此重要的神秘作用,吴氏宗族对族谱的收藏保管非常重视。每次族谱之修,都要注明受领人姓名,开明谱谍部数。宗规要求族人对族谱要留心收藏,勿视为泛常。不得乱笔涂改或虫咬鼠伤,潮湿霉烂。更不得贪财出典,否则严惩不贷。严格的族(家)规,对族谱的编修和保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致能对后世留下宝贵资料。

正因吴氏宗族对族谱极为重视,注意收藏和保护,虽经“文革”灾难,全国还能幸存有名的族(宗)谱多达四十多本。

  吴氏宗族族规

族规,又称族约、族范、家规、家范,有的族规还包括家禁。有的家规、家约、家禁三者并立。板栗干溪坝支系除有十大家禁之外,还训导子孙的家训。吴氏家规族约,内容大体相同,仅先后次序,行文各有小异而已。如光绪26年吴端裳编的《吴氏宗谱》就有“崇祀典。重茔墓。振祠宇。置祭田。修谱系。立宗子。举祠正。严义方。敦孝友。正名分。务本业。继书香”的篇目。清道光年间吴发俭修《(云阳固村)吴氏宗谱》也有“修世系。建祠宇。培祖坟。重祭祀。顺父母。敬长上。和兄弟。睦宗族。择婚姻。尚勤俭。务读书。力农田。时输纳。戒赌博。定公正”等内容。而在咸丰十年长沙洗马塘《吴氏支谱》则将“家约”与“家禁”分开。家约有“明继立。端心术。重本业。隆师傅”等四项。而家禁则有:禁卖坟茔山地。禁卖养生园地。禁失坟茔扫祭。禁争讼。禁赌博。禁拳棒法术。禁溺女。禁犯上凌下。禁拖欠粮饷等十条。

家规族约不外乎是对族众的劝导和禁戒两个方面。对宗族来说,家规的目的是劝善惩恶。

宗族的家规家范,对吴氏宗族来说,它达到了保持宗族血统纯正的目的;起到了孝悌忠信的典范作用;得到了读书而提高宗族素质的结果;起到了提高女性地位的作用。

长沙洗马塘《吴氏支谱》家约第一条“明继立”规定:凡无子立嗣,应按族规选择同宗昭穆相当的侄儿为继。如同辈无侄,再从父辈堂兄弟之侄中择立,以此类推,定要选父系血缘最近的。“不准乞养义子以乱宗族。”若立异姓为继,谱中也不记载。延陵《吴氏族谱》谱规族约的“继嗣篇”中,与反对立外的另一条族规,还不准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异姓。“若以己子与异姓为子,……谱中并不书之。”正因族规之严格,所以吴氏在我国大姓中是血统最纯正的族姓。

孝悌是我国文化的起点和核心。尤其是我吴氏,从产生和发派各方面都是孝悌文化的典范。泰伯、仲雍让位季历以遂父愿是孝;诸樊、季札兄弟相互让位是悌。这在国家史都是最为动人的事迹。它不仅是我吴氏,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佳话。我宗族对“孝”讲的是为子者要有爱心。谱说:“生我之恩如天罔极,服劳奉养,都要有一片敬爱之心。有敬爱之心,虽粗茶淡饭可以尽饮。无敬爱之心,虽美酒梁肉不算能养。先祖们在族谱中还教戒说:“凡事父母者,当承颜顺适以养父母之志,行善修德,为忠臣节士以今名加父母之身,得孝亲之道矣。”

劝读书是对知识的高度重视。读书是百姓入仕做官的主要途径。可是我先祖虽以此为目的,更主要是为提高宗族的素质。所以吴氏谱中就有“黄金满赢,不如一经,汝等遵之。”和先贤垂询学问,须以变化气质为先的宗规。

在尊重女性方面,《吴氏族谱》说:“世之不育女者,大都求生子耳。不知……今日所生之女,可为异日之母。”还有:“天地好生之德,不问阴阳,父母爱子之心,何分男女”等教诲。先祖们的人道主义精神,男女平等的思想,都在谱中记载下来,以示后世子孙。

  板栗吴氏家训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门锁户要亲自检点。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当思置制艰难。持家要俭约,宴客切勿铺张。瓦缸胜金玉,饭食强白银。为人勿营勿华,务期朴实。训子要有方,休取份外之财,休饮过量之酒。处世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应加怜恤。……成家理无久享,伦常舛,××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孜)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婿勿索重聘,娶媳求淑勿许厚奁。见富贵而思谄容者最可耻也,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焉。勿外终凶处世或多言多舌。切勿凌弱欺寡,施恩勿望报答,彼厚我薄勿生妒心。积善欲人见不是善,真恶恐人知便是恶。见色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用暗箭伤人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餐飧(sūn孙)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自乐.读书志在报国,为官心存庶民.守分安命顺时应天,为人忠厚庶安宁近焉。

                                        

                                                     摘自板栗干溪坝吴氏谱  

 

第四节  碑文

 

 


二十一世孙合族    同敬

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1777)仲夏月吉旦

 

 

 


上一篇:第一章 人物
下一篇:第一章 民族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