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区

吴氏支系・湖南卷

时间:2020-01-27 22:41:53   作者:gohwu   来源:   阅读:9344   评论:0
内容摘要:吴氏支系・湖南卷一 在“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大批江西、江浙地区的吴姓宗族纷纷踏上了开拓被战争毁坏的湖南地区的征途。这些吴姓,主要分布在湖南长沙、岳阳、常德、益阳、邵阳、湘潭等地。 元朝初年,吴季札第四子吴子玉的后裔,延陵吴氏第65代孙吴仲自江功丹阳西迁至湖南益阳,明嘉靖戊申(1......

吴氏支系・湖南卷一

    在“江西填湖广”浪潮中,大批江西、江浙地区的吴姓宗族纷纷踏上了开拓被战争毁坏的湖南地区的征途。这些吴姓,主要分布在湖南长沙、岳阳、常德、益阳、邵阳、湘潭等地。
   元朝初年,吴季札第四子吴子玉的后裔,延陵吴氏第65代孙吴仲自江功丹阳西迁至湖南益阳,明嘉靖戊申(1548年)《泉峰吴氏创修家谱源流考》载:吴仲,字均重,约在元初成宗时(1295-1307年)从江苏来湖南游学,后遂迁居益阳黄婆滩。吴均重娶妻朱氏,生子吴八郎。元末兵乱,吴八郎避乱迁居高城寨,些后有裔孙吴伏二,后迁居泉峰,繁衍成益阳大族泉峰吴氏。
  明初,季札次子吴征生后裔自江苏延陵地区迁至益阳夹流溪。乾隆十四年《夹流溪吴氏家谱源流序》载:夹流溪吴氏迁益阳始祖叫吴德演。于明初从江阴县顺化第四坊的德圣五福乡携带吴继先、吴继志两个儿子迁来益阳,居住在当时益阳县西的夹流溪舒下塘,因此称为夹流溪吴氏,后吴继志迁益阳严家河,而吴德演回到江阴原籍。
  宋代,吉州(今吉安)吴氏家族大批西迁湖广。吉州吴氏是季札后裔,季札第49代孙吴[王尔],于宋时居吉州,吴[王尔],字绍道,生三子:吴式清、吴式元、吴式富。吴式富传吴承让、吴天禄。吴天禄生二子:吴共一、吴共二。吴共一生吴景德。吴景德生三子:吴木兜、吴木优、吴木夔。他们为季札第55代孙。据咸丰十年长沙雍睦堂《吴氏支谱》载:季札第55代孙吴木兜和族弟吴木裕,于南宋兴隆年间,西迁到湖南邵阳一带,成为邵阳吴氏的始祖。
   吴木优迁居湖北江夏武昌,顺治十二年《八甲湾吴氏谱序》载,吴木优一支,传到第58代吴助珑时,迁回江西金溪,再传第65代吴升柯时,又于明洪武十年从江西金溪迁湖南资江流域的桃江落业九里八甲湾。后裔繁衍成八甲湾吴氏。
   吴木夔一支,经16代传至季札第71代孙吴显达,又从吉安瓦子街携妻赵氏,于明初洪武七年远迁湖南长沙洗马塘鸦鹊林另拓展基业。吴显达生一子吴弼富,吴弼富生三子:吴添智、吴添金、吴添银。长子吴添智迁长沙青山吴家[土段],季子吴添银一支再迁长沙捞刀河曲尺湾。
   《九都冲吴氏谱叙》载:明朝正统和弘治年间,江西清江吴氏家族有吴世春和吴永鉴叔侄二人先后迁湖南益阳春业三堂街。后代有吴学明,又迁益阳九都冲。
   清朝同治壬申至德堂(岳阳)《吴氏族谱》载:江西南昌县吴家岭吴氏宗族,在明朝永乐年间,吴铎兄弟8人,都西迁湖广。其中吴铎落籍巴陵(今岳阳)穆湖村茅湾,吴钊落籍华容周家[土当],吴青落籍华容吴堂,吴钦迁岳阳黄洞岭,吴镛迁华容朱家巷。这批华容吴氏,以宋末南昌的吴大有为第1世始祖,从第18世开始统一行派字辈:(祥、肇、起)文、新、世、泽、先、勋、自、古、远、腾、芳、传、家、之、道、惟、仁、让、懋、德、千、秋、载、宠、光。
   光绪戊申年(1908)《靖州乡土志》载:靖州(今湖南靖县)有汉族姬姓吴氏,其族谱自称出自延陵,是唐代九江德化县令吴兢后裔,吴兢6世孙吴篪,吴篪生10子。吴哲居庐山,吴哲13世孙即太伯85世孙吴盛在宋代迁居湖广会同县远口(今贵州天柱县远口镇)。到元末吴亮时始迁到靖州贯头,后裔吴世雄又迁靖州六团乡、会同广坪乡。后裔吴世铭之后吴应清一支迁会同炮团乡。
   湖南汝城县的吴氏,据1933年《汝城县志》载主要有两大支:一支是中区江头吴氏;另一支是西二区吴家坳吴氏。江头吴氏始祖吴万金,原籍江西庐陵县,宋初迁来汝城。江头吴氏迁来后又分为两支:一支居汝南乡九霄云外工圩,另一支居汝城中乡高乾岭泉塘蛇岭脚下。西二区吴家坳吴氏是明代中叶从今广东乐昌县迁来,其始祖吴学举。
   湖南浏阳县与江西毗邻,该县吴氏都来自江西。据《浏阳县志・社会志》载:顺治元年(1644),有吴泰甫、吴兴甫二人自江西南丰迁浏阳,成为今浏阳城关、东门市吴氏始祖。又有江西吉安吴崇叟于清乾隆间迁居浏阳慈姑尖。
   湖南岳阳吴氏,始祖吴伏一,原籍江西南昌,明初洪武三年,从江西迁来岳阳。后裔分布于岳阳、华容两县。

吴氏支系・湖南卷二

    

汉室忠藩 南陲冲要 

  西汉长沙国特别是吴氏长沙国时期,是古代长沙历史上的辉煌时代。它政治上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藩屏,军事上是西汉帝国南睡的冲要之地。

  吴氏长沙国处于汉初诸侯国最强盛的时代。当时,刘邦封立的8个异姓诸侯王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而各王均为开国功臣,手握重兵,其力量足以与汉朝廷分庭抗礼。因此,还在刘邦时代,诸王“睽孤横逆”、恃强反叛的事件屡屡发生,“十年之间,反者九起”。刚刚获得统一的国家又面临分裂的危机。然而,异姓八王中,唯独吴氏长沙国“为藩守职”,保境安民,始终忠于汉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没有参与其他异姓诸侯王的谋反活动。特别是在英布反叛的事件中,长沙国忠诚不二、大义灭亲,更表现出了可贵的品格。

  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野心勃勃,举兵反汉,烧起了叛乱之火。同年,他率领叛军北渡淮河,挥师西进,直向关中。在这危急关头,刘邦率军亲征。次年,与判军会战于薪县西部,大败英布。早在英布叛乱初起之时,刘邦召臣下商量对策。有一令尹进言说,英布“故额山之徒”,为长沙国吴芮女婿,其超兵后必取下计:“东取吴,西取下蔡,归重于越,身归长沙”,陛下可“安枕而卧,汉无事矣”。果然,英布失败后,率百余人渡过淮河,逃往江南,到了长沙国。这时,吴芮已经去世,其子吴臣继位。吴臣深明大义,决计大义灭亲,为国除奸。于是他派人找到英布,假意与之一道逃亡越地。英布信以为真,随之逃至番阳,最后在番阳县兹乡的一处乡民田舍中被处死。至此,英布之乱彻底覆灭,汉朝又转危为安。吴氏长沙国为这场反分裂的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前202年到前195年,刘邦通过种种手段,将臧荼、韩信、英布等7个异姓诸侯王一一消灭,保住了汉初的一统天下。为了消除分裂的祸根,刘邦曾杀白马,―立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但吴氏长沙国由于“不失正道”,“为藩守职”,却一直保留下来,“传号五世,以无嗣而绝”。其时刘邦还特地下调:“长沙王忠,其定著令”,对吴氏长沙国忠于汉室、维护统一的立场作出了高度评价。

  西汉前期,汉中央政权始终面临着两大严重的政治问题,即:在内,异姓诸侯王反叛势力被翦除以后,刘邦所封立的刘氏诸侯王国日益膨胀,形成对汉朝廷的威胁;在外,北有匈奴、南有南越,还没有归附汉朝,并经常兴兵作乱,侵扰汉地,危及西汉的安全。在这一形势下,汉初长沙国由于北靠汉中央政权直辖的南郡,东邻淮南王国,南与南越交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前154年,吴王刘滇发动“七国之乱”,反叛汉朝。刘滇曾派使者来长沙,书告“故长沙王子”,约同起兵。后来胶西王、齐王、楚王等6诸侯王都率兵响应,而长沙岿然不动。吴国大将军田禄伯向刘濞请兵:愿以“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刘漫考虑到吴军以谋反为名,长沙王必然反对,没有同意田禄伯的请求。因而“七国之乱”祸及全国,而长沙国相对安定,使汉室无南顾之忧,得以一意用兵中原,将叛乱迅速平定。

  西汉前期,长沙国又是汉中央政权镇绥和防御南越赵氏势力的军事重镇和前沿阵地,秦末汉初,今属两广地区的南越被原南海尉赵佗所割据。刘邦初定天下,就开始大规模征讨西粤(今广西一带),征西大将军乃屠狗出身、封为舞阳侯的樊哙。樊哙大军南下途中曾驻扎在长沙的南湖(今南湖路一带),明代的长沙地图上还明确标示了樊哙扎寨的地点,后来老百姓就把南湖旁樊哙驻过兵的一座山取名为“搴旗山”。只因南越地势险峻,一时未能攻克。刘邦便授权吴芮虚领桂林、南海、象三郡,因此导致长沙国与南越的关系长期陷于紧张状态。后刘邦特派“名有口辩”的陆贾出使南越,封赵佗为南越王。

  吕后时,有朝廷官员奏请禁止向南越出口铁器和雌性牲畜。赵佗大为恼火,认为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意,便恃其“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余万”,悍然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败数县”。一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吕后便派隆虑侯周灶、博阳侯陈濞率军南征。但由于时值暑月,中原士卒不服南方水土,多被瘴疫所染,一年之久汉军还没能逾过五岭。吕后死后,汉朝罢兵,周、陈两将军奉命率军屯于长沙。

  文帝时,对南越采取抚绥政策。赵佗取消帝号,仍称南越王,保持割据状态。这一时期,为防御南越,汉中央政权一直派有大军驻扎于长沙国南境。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一幅《驻军图》,为我们提供了当时汉朝军队驻守长沙国南境的情况。这幅《驻军图》长98厘米、宽78厘米,所绘主区位于九嶷山与南岭之间,方圆约500里,绘有山脉、河流、城邑、乡里、道路等。根据这幅图,可知当时在这一范围内,汉军派有“周都尉”、“徐都尉”、“司马得军”和“桂阳口军”等4支部队,设有军事要塞3处、营垒9处,前沿山脊设有烽火台。整个防区中央绘一座三角形城堡,有城垣、箭楼和战楼等,很可能就是长沙国驻军指挥部的所在地。

  汉武帝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前 l13年,南越发生内乱,并杀害汉朝使节。于是,汉武帝令“粤人及江淮以南楼船十万师往讨之”。次年,伏波将军路博德等4将军率军分别从桂阳、零陵、豫章、详柯进击南越。这时,已是刘氏长沙国时期,定王刘发之子刘庸即第二代长沙王位。西汉王师大举南下,长沙国是其主要的军事基地。前ll1年,各军先后入粤,平定了南越之乱。随即,汉武帝废除南越国,改立为9郡。至此,长沙国与南越之间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对峙宣告结束。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