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小说

第五章 忠孝道德门庭--太原吴延祚家族

时间:2020-01-30 14:00:38   作者:豢美   来源:   阅读:10524   评论:0
内容摘要:第五章 忠孝道德门庭--太原吴延祚家族 忠孝道德门庭--太原吴延祚家族动荡的年代为忠臣良将提供了表忠心、展才华的舞台。太原吴延祚家族以五代吴延祚崛起于行伍开始,陆续出现了铮铮铁骨、不惧险恶、保家卫国的吴元载、吴元康和吴革,他们与时代共命运,使太原吴氏在民族危机深重的五代、北宋时期......

第五章 忠孝道德门庭--太原吴延祚家族
忠孝道德门庭

--太原吴延祚家族


动荡的年代为忠臣良将提供了表忠心、展才华的舞台。太原吴延祚家族以五代吴延祚崛起于行伍开始,陆续出现了铮铮铁骨、不惧险恶、保家卫国的吴元载、吴元康和吴革,他们与时代共命运,使太原吴氏在民族危机深重的五代、北宋时期成为功勋卓著的名门望族。

(一)家族渊源

太原吴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族,属延陵季子一支,为濮阳吴氏之后。据《江西通志稿-氏族志》和康熙年间抄本《义门吴氏谱》记载,唐元和年间(806~820)濮阳人吴动辞翰林不做,举家迁居山清水秀的江西贵溪,其子吴武陵(元和进士、太常博士、韶州刺史)一支又由贵溪迁湖南澧州,吴武陵玄孙吴天全一支再迁河南汝南,到吴天全孙子吴延祚时又迁居太原,家族迅速崛起。唐末五代时期中国社会动乱不宁,吴氏家族也不例外。但吴延祚以忠孝敦厚,勤学上进的品格而成为动乱年代的弄潮儿。从行伍出身,步步高升,终成后周、北宋两朝宰相。他"治家严肃",虽然子孙众多,而且个个做官为宦,但却没有横行不法之徒。随着吴延祚的子孙地做官,其家族也逐渐分离迁徙到各地,并在当地定居下来,生息繁衍。至北宋末年,金人南侵时,迁居华州华阳(今四川成都市)的吴延祚七世孙吴革,抗金卫国,壮烈牺牲,为行将衰落的太原吴氏,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二)两朝宰相吴延祚

1.出身行伍的后周重臣

吴延祚(917~971),字庆之,宋朝并州太原(山西今市)人,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饱读诗书。但身处乱世的吴延祚不得不弃文从武,投奔到后周太祖郭威麾下任亲校。在郭威执政时期,他逐步由庄宅副使,升内军器库使、知怀州(今河南泌阳)、皇城使、郓州(今山东东平)代理知州。周世宗柴荣继位后,更是青云直上,不断加官晋爵,先后任右羽林军将军充内客省使、宣徽北院使、面都巡检使、澶州(今河南濮阳)通判、右监门卫大将军、宣徽南院使河南府通判、知西京(今洛阳)留守事等职。在河南府通判、知西京留守事任内,汴河决口,吴延祚征调数万青壮年劳力,在开封至临淮(今安徽风阳北)之间加固堤防,堵塞决口,保护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周世宗柴荣北征契丹,吴延祚为代理东京留守,该年夏天,黄河在郑州原武县(今河南原阳)决口,依照世宗诏令他征调邻近各县丁壮劳力二万余人治河,在他的亲自督率下,很快堵塞了决口。周世宗大军在北征契丹中连获胜,可惜由于世宗不幸病重,大军只好暂撤回京,回京后周世宗因吴延祚留守东京期间的功绩又提升他为左骁卫将军、检校太傅充枢密使,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周世宗柴荣病逝后,其幼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吴延祚又加官检校太尉,成为朝中重臣。

吴延祚由一个普通士兵在后周三帝执政期间升至枢密使、检校太尉,可谓平步青云。他的主要功绩是分别治理了汴河和黄河的决口,其主要职责是由主管一地到做京城留守,既要掌管国家日常政务,又要保障前方军队的供应,这为充分展示他的才华提供了机会。自然,吴延祚的成功,还有多种因素:一是他投军郭威麾下并很快成为后周皇室亲信,故分外受到器重;二是他"颇读书"、"好学",曾搜寻各类图书万余卷,大大增长了他的知识和才干,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这样重视知识,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三是他"性至孝",其母丧葬期间,他悲痛欲绝,几天不吃不喝,其为子至孝至诚,感动了许多人,中国自古有"忠臣出孝门"的传统,这为他博得皇室的青睐和同事的敬重,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四是他"谨厚寡言",避免了"祸从口出",又给人一种深沉稳重老成的好印象,这是让他任京城留守的重要因素;五是他"治家严肃",为官虽然显赫但能自制自律,决不允许家人恃势横行,从事违法活动,他的子孙后代也都能守法上进,为家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六是他乐善好施,善忍少争,从而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和同僚的赞誉。这些主客观条件,使得吴延祚仕途坦荡,步步高升,在短暂的北周一朝即从行伍攀至宰相高位。

2.北宋开国元勋

吴延祚为人忠厚却不迂腐,诚恳而能识时务,善择英主。周恭帝继位不久,后周大将殿前都点检(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大宋皇帝。在这次篡夺皇位的宫廷政变中,身为后周枢密使、检校太尉的吴延祚是同谋者之一。所以,赵匡胤即位后,就为吴延祚加官,封其为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名符其实的宰相。甚至,赵匡胤为避吴延祚之父吴章的名讳,还特改称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中书门下二品,足见赵匡胤对吴延祚的优隆与恩宠。

吴延祚作为北宋丞相,在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周残余势力的叛乱中立有很大功劳。赵匡胤代周自立后,曾委派使臣到各地晓谕后周戍边屯境的大将,对顺从者安抚,不顺从者镇压。但镇守上党的后周大将、检校太尉李筠,却率先起兵拥周讨宋。李筠长期驻守边境,其士兵骁勇善战,吴延祚献计,请皇上御驾亲征,以引诱李筠离开大本营出战,从而使李筠如同"兽之其薮,鱼脱于渊",可一举而擒获之。宋太祖采用了吴延祚之策,亲自率军讨伐李筠,李筠果然离开防区迎敌。双方在泽州(今山西晋城)交战,李筠大败,主力尽失,不久即全军覆没。在宋太祖亲征李筠时,吴延祚被委任留守东京(今河南开封)兼判开封府。京城留守,一向为太子或皇帝特别亲信的大臣担任,如汉代刘邦出外作战,就由萧何留守关中,吴延祚再次被赵匡胤委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更见其深受赵匡胤的信任。

李筠起兵失败不久,后周的又一员大将,周太祖郭威的外甥、福庆公主的儿子、检校太尉、淮南道节度李重进又起兵讨宋拥周。李重进在后周曾与赵匡胤分掌兵权,曾屡建功勋,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他先自不安,有意反叛,但轻信他人言语,未能与李筠同时起兵。李筠起兵后,李重进自感形势不妙,遂反宋拥周,起兵叛乱。赵匡胤两次带兵亲征,仍委派吴延祚为东京留守。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竭力加强中央专制集权统治,把军国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由于吴延祚在后周的威望,加之两次被赵匡胤委任为东京留守,自然进一步加强了他的权势。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抑制和削夺吴延祚的权力,在所难免。果然,在平定了李重进的叛乱,北宋政权已基本巩固后,这件事便提上议事日程。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让长期为国劳累的吴延祚休养为由,将其调离京城,成为雄武军节度使知秦州的地方官吏。

其实,调吴延祚担任秦州知州,借机削弱他的权力是真,让他到地方上休养是假。之所以派吴延祚到秦州,系另有打算。秦州文阳镇的西北有一个很大的湖泊,水产丰富,经济效益极好,前任秦州知州曾建议朝廷在该湖设置可采造务,调派士兵分批收取湖产品供应京城。而西夏国酋长尚波于为争夺控制湖产品的采集,经常率众与宋军争斗,以致造成了双方大量人员的伤亡。秦州知州高防曾派军队镇压了西夏人,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矛盾。赵匡胤获知这一情况后,便派吴延祚代替高防为知州,要他妥善处理这一边民纠纷。吴延祚带着大宋皇帝赦免尚波于等人的诏令来秦州上任,他撤退驻湖军队,晓谕布告,调节双方冲突,协调各方利益,使大家互谅互让,友好相处。吴延祚的举动,得到了双方边民的一致拥护,也深深感动了尚波于等人。这年秋天,尚波于等人将伏羌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