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西南地区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时间:2020-02-06 11:41:17   作者:吴述东   来源:小茶生   阅读:147   评论:0
内容摘要: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编辑整理:吴述东泰伯73世孙吴慎庭(字仲甫,号胜延),吴震三的次子,生于975年,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元)由乡举任福建省上杭县令,遂于城北立基。殁于1066年,夫妻合葬城东门外龙形乾山巽向兼亥己。配林氏,育有八子:通炫、通达、通章、通应、通远、......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编辑整理:吴述东

     

   泰伯73世孙吴慎庭(字仲甫,号胜延),吴震三的次子,生于975年,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元)由乡举任福建省上杭县令,遂于城北立基。殁于1066年,夫妻合葬城东门外龙形乾山巽向兼亥己。配林氏,育有八子:通炫、通达、通章、通应、通远、通霖、通吉、通啟,号称八大房。慎庭公相诞的八子裔孙先后开基赣粤的桃江浈水流域,然后分枝散叶,后裔繁昌。除六房外,其他各房裔孙分居在南康各地繁衍生息,真可谓枝繁叶茂!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一、长房通炫(字正清,配严氏,生子春卿)公子孙在福建省数传之后,其五世裔孙之一的贵玲公率先由闽外迁湖南省桂阳县益将乡山田甲居住。九世的仰荣公于元朝延祐年间徙居外地。十世的鹏公随祖父廿八郎由上杭迁福建省连城,又由连城迁居江西省清江县,再迁居信丰县铁石堡赖公坑。十三世进禄公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由连城迁居龙南县里营(现里仁镇),时隔三年又于1440年由龙南迁居信丰小河的角弓陂大岗背。添福公由上杭迁居信丰县铁石堡赖公坑。十四世士贵由闽迁信丰后,于明朝景奉二年(1451年)复迁广东省南雄县的乌泥坑(珠玑)开基。十五世应廷由龙南县里营迁居信丰县崇仙的黄沙坑汝湖坝上。十六世定珊由龙南县迁信丰县安息中堡龟湖战塘。十六世文元由信丰的草岭堡迁广东省南雄县邓坊黄坳,文元之孙宣辉迁三角立基(公元1514年),廷飞迁下蔺田。廿三世的中珪迁乌迳尖岭老屋(公元1680年前后)。文铿于弘治七年(1494年)由上杭迁居南雄里沅岗㘭。十七世的允忠公于1450年前后由铁石堡赖公坑迁居小河堡禾锹坑老屋下(即㘭丘大屋里)。十七世允惠公由铁石堡迁居小河堡的河口寨下。十八世彦祈由小河堡迁南雄君子岭脚下(珠玑)。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廿三世的训法公、训浩公、训洲公、训治公于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前后由信丰县小河寨下迁至南康县赤土乡荷树窝定居。其子孙散居在横寨乡旗山下,赤土乡苏家垅、青塘、山甲子、南坑子、枫树湾油坑子等地,至今已有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1000多人。

     

   廿四世景祚公于清戊申年(1788年)由信丰县水西坝迁南康县东门坝居住,其后代子孙散居赖屋围、城隍庙、西外街、北门岭背等地,至今已有200多年,传12世,现有人口100多人。

     

   廿一世世禀公生有四子,长子训传之子景瑸公于清戊辰年(1808年)由信丰县安息中堡龟湖枫树下迁南康县南水高圆上(现已拆迁)定居,至今已有200多年,传12世,现有人口80多人。次子训俊之玄孙吴泰凤和吴泰鸣两兄弟,于清丙戌年(1862年)由信丰县小河徙居南康县东山朱边(已经拆迁)开基立业,至今已150多年,传9世,现有人口100多人。景想徙居南康县唐江进荘下,景质迁南康县李家山。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吴训倌之子吴景逃,其孙运贵(廿五世)于清朝戊辰年(1808年)由信丰县小河迁徙南康县潭口的田头甲山塘居住,后转迁南康县东山坪岭角坑里(已经拆迁)定居,至今已200多年,传12世,现有人口近百人。

        二、二房通达公在闽数传之后,于公元1404年前后其十三世裔孙进远公由福建省上杭县移居信丰县铁石堡九龙坊。进逢公迁居龙南县大举之后,其孙法生公由大举迁信丰县潭庆堡马坑,到十九世的梅公又由马坑迁到安远县的龙泉堡苦竹店,数传之后到廿三世的日鼎公于1664年前后又由安远县迁居到大余县池江高屋仔。

     

   受林公于清朝康熙年间由龙南县迁居南康太窝乡高山村北坑定居,至今已有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700多人,其中北坑300多人。其曾孙吴学能由北坑老屋分居新屋,传14世,现有人口200多人;学能下传嗣孙吴达仙由北坑迁居三江赤湖村山孜下,传7世,现有人口200多人;跨越2世,吴盛发由北坑迁南康坪市乡老富坑定居,传6世,现有人口60多人。

     

   三、三房通章公,字秉文,于十四世纪中叶元朝鼎革天下纷乱之际,自闽中托迹桃江东乡新田的泥坑三百段隐居。生二子,长春玭,次春岸。因人丁繁多而各择一地,春玭的后裔移居信丰县古陂的百吉堡象鼻坑一带,而春岸的后裔则移居在信丰县古陂的浪石头。传至十六世,二公子孙已散居百堡、小坑堡、青湖堡、禾溪堡等地。更有远徙到桃江之西乡的高华山和信邑西门城内。从十四世的业崇、业受、古溪三公起,众后裔在不断地开拓和外迁,如春玭公的裔孙十四世的业受,由新田的泥坑迁居古陂百吉的象鼻坑老屋场立居。十五世的国祯移居荔迳的对面山,其孙定真移居马鞍寨。十七世允坚公由象鼻迁大营前桥头,业崇则在小坑堡荔迳立业,政公迁凤凰山下,浩华公迁小赤。

     

   十六世的子兴公由象鼻坑徙居桃江之西乡高华山塘山下一带成为西乡房,到廿三世春玭的后裔小赤房的志湖公、志沇公、志汪公、志津公、志清公、志浩公等,由古陂乡远徙到赣县沙石埠的社官下、单桥、瓦屋下、埠上、霞峰双圳。廿三世志铸公由象鼻坑迁南康的古楼隘(现朱坊乡新民村)。廿四世景灏公由象鼻坑迁居南康县上元甲(现潭口镇靠背山)甲山庚向。

     

   四、四房通应(字如响,配李氏,生二子:春魁、春斗)公与其兄弟们一样,世居福建省及至六世,其裔孙之一的元美公(明文郎)乃宋朝的贤臣,但因遭到奸臣秦桧之流的迫害,被一再贬官而流放到广东省浈水流域的保昌府(南雄),成为保昌府的名流而定居南雄县城。

     

   元美公生四子,长龙翱,次龙翔,三龙飞,四龙躍。龙翱公生三子,长腾沛,次腾晋,三腾周。腾沛公之子仰享(即海享,字付三)由南雄县城返迁福建省数年后,又由上杭移居到信丰县安息中堡的寨背。到十五世寿全公长子信辉公(即祥光公),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年)任广东省韶州府总戎年萬致仕。不忘上祖,南游雄州,到浈昌之北,见薮塘山青而地旷,土肥而泉甘,便于1475年由信丰县安息中堡的寨背移居到广东省南雄乌迳小塘下村。后又有迁居到瘌痢寨、启龙圩的。寿全公次子信忠公移居到正平的谷山,其廿世添表公移居到谷山下赤岗背的大竹坑。寿全公三子信和公迁居广东省南雄等地。寿全公四子信聪公留居寨背,廿三世的世祝公、世赓公于1734年由安息中堡拖船迳移居赣州东岸的牛皮路。廿四世世荣公之子景唐、景彰、景略、景爵、景位、景名等六公于乾隆初期由安息中堡徙居赣县章水乡储潭大穴。廿五世运荣、运吉二公由安息中堡移居到大余县源山,运登公移居到赣州水东窑坑,运达公迁居赣县王富圩圩坪塘头上。此外,十七世德宽、德俊二公迁居到广东省南雄始兴,十八世彦寿由安息中堡迁四川省,彦记、彦魁二公迁异邑,彦高迁南京,彦朝迁浙江。京七郎、京九郎同迁广西。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德佐之子泽廉、泽望二公均迁南大坊东门,至宏選公于清朝康熙壬申年(1712年)由信丰徙居南康县赤土乡牛婆石开基创业。1969年,由于赤土乡石孜坳水库的修建,其后裔分居在赤土乡莲塘村、青塘村、十里村、杏花村等地,至今已有300多年,传16世,现有人口300多人。

     

   五、五房通远(字顺元,配宋氏,生五子:春定、春寅、春安、春宝、春宣)公第九世裔孙之一的仰铭公于公元1200年前后,由福建省上杭县迁居到江西省信丰县星村堡的大坑。廿一世永柏公由大坑迁居游州堡的谌家围,永梅公迁本堡严坑上古皮丘,永槐公居原处大坑,永桂公迁㘭背。廿二世永梅的次子尚祐公由信丰县星村迁大余县黄龙乡的瓦子头,永梅的四子尚初由星村严坑迁草岭堡一塘。廿世魁龙公于公元1649年迁游州马鞍山,后又迁谌家围。

     

   廿世魁蕃公于清朝康熙年间由信丰县星村堡严坑迁徙南康县西门外起立户头,跨越两世,吴永梅之子吴尚初、吴尚志两兄弟移居南康西门脑,至今已200多年,传15世,现有近200人。尚志的后裔吴泰仟,于清朝道光庚子年(1840年)由南康西门脑迁居朱坊乡新兴东塘下立基开业,至今已170多年,传9世,现有人口80多人。吴魁蕃的后裔吴锡珠长子吴扬荣于清朝同治壬戌年(1862年)由信丰县星村迁南康县龙回乡大屋庄立基创业,至今100多年,传7世,现有人口80多人。

     

   六、七房通吉公派下的第九世孙仰二公由闽汀徙居桃江黄陂堡的好坑桥(现信丰县坪石乡禾丰村中坑),仰四公由闽汀徙居桃江的龙坪堡高坎头(现小江乡柳塘),仰六公由闽汀徙居桃江的龙州堡上樟坑(现虎山乡油坑)。

     

   三公裔孙在卜居地数传之后,到十六世时,仰二公后裔文高公由黄陂堡迁小河堡的吴家塅。传至廿一世的茂森公于1633年由小河堡迁居桐木堡石天井,十七世友敬公由好坑桥迁居安息中堡上下莲塘湖,十八世乾公于1498年由安息中堡迁黄陂堡好坑桥中坑,廿世福增公于1525年前后由好坑桥中坑迁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聪辈,廿二世桂仲公之子——万惠公于1655年前后由好坑桥中坑迁居赣州市水东虎岗岭排上。

     

   仰四公的后裔几乎全部从龙坪堡高坎头迁走,如廿一世清公、富公于1624年迁居潭庆堡半迳,潘公迁居崇义县上德里下左旱坳,浩公迁居赣县储潭的塘坑。廿二世文懋公迁居赣县沙河廟湾背的官陂上,文惠公迁居南康沙河马鞍山,文集公迁居赣州的沙河坊,文质、文贵二公迁居大余县凤山胡屋场田心里。廿三世万辉公迁居赣县十三都新田上村。此外,还有一迁再迁的,如廿三世万杰公又由南康沙河迁居崇义新溪甲横坑,万柏公由大余县凤山胡屋场迁居大余县宰屋隘水西甲。

     

   仰六公的后裔十六世满公由龙南县南门坊迁居安远县桥下,十八世友祥、友达二公于1521年由安远县桥下迁居信邑龙州堡。十九世秀明公由龙州堡迁居安息中堡的叶坊垅子坑,廿三世胜魁公于1661年由龙州上樟坑迁居赣州市西门黄坑、宋公坑,此后繁衍到赣县沙地、五云蓬村等地。景宣公于1686年由安息中堡迁居龙州上樟坑,景违公于1700年由上樟坑迁居赣州市西门外佛岭背龙庄上,廿五世运祈公由赣县迁居南康县樟坊甲大塅子。

慎庭公后裔在南康的分布情况

     

   七、八房通启(字寅直,配曾氏,生子春俗)公的裔孙们传到十三世时,由金八郎从福建省上杭县移居到安远县,其子永绶公之长子仁寿公迁居广东省,次子仁通公迁居信丰县铁石堡的羊子坝。到廿世德周公迁居潭庆堡竹麻寮,廿一世贵卿公由信丰县小江移居安息下堡双峰岭下,贵政公由小江徙居安息中堡黄西迳刀石坑。

     

   廿二世友相公、友乾公约于清朝顺治庚寅年(公元1650年)前后由信丰县小江乡古户坊邓公坑移居到南康县潭口乡大马甲的龟形背、鸭公塘定居。友相公之长子正通公居龟形背,次子正周公居鸭公塘,后吴景镰分居庙下龙,至今已有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700多人。吴仁厚之曾孙吴正谓于清朝初期由信丰县小江迁徙至南康镜坝桐木岭(已经拆迁)立基,至今已300多年,传15世,现有人口150多人。吴仁忠之玄孙于清朝康熙庚午年(1690年)由信丰县小江乡古户坊邓公坑迁南康县南水双板桥(已经拆迁)定居,至今已300多年,传12世,现有60多人。

     

   廿九世贤荘公由南康龟形背迁居赣县王母渡新村新圩拓基立业。

   参考资料:
   1、《中华吴氏大统宗谱》(2009年版);
   2、《中国吴氏通书》(2002年版)
   3、《(江西.南康)吴氏宗祠建设纪念册》(2014年版);
   4、《吴氏族谱(桃江浈水吴氏八修谱)》(1997年版)。
                                    2020年2月1日
   【如有遗漏,请联系我:13979786928。谢谢!】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华蓥山南宗和尚考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