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考古

东源村的吴氏大宅,一股正气之风吹来。

时间:2020-04-26 18:03:14   作者:爱宁德   来源:知乎   阅读:107   评论:0
内容摘要:访古寻幽,情深已注千年土,虽是无名亦自雄!——小爱“比屋连云生齿满,弹弦学道古风移”,“衣冠朴素儒林重,人文荟萃盛于斯”。远处朗朗书声传来,道的正是宁德柘荣县的东源村。东源村位于柘荣县城南部,背紧紧靠着龙山岗,左边是蜈蚣山,右对东狮山,有清澈见底的水碓清溪玉带绕村,是古代霞浦到柘......

访古寻幽,情深已注千年土,虽是无名亦自雄!

——小爱

“比屋连云生齿满,弹弦学道古风移”,“衣冠朴素儒林重,人文荟萃盛于斯”。远处朗朗书声传来,道的正是宁德柘荣县的东源村。东源村位于柘荣县城南部,背紧紧靠着龙山岗,左边是蜈蚣山,右对东狮山,有清澈见底的水碓清溪玉带绕村,是古代霞浦到柘荣的福宁古道上的古村落。

东源村的吴氏大宅,一股正气之风吹来。
被誉为古代“长溪之胜地”的东源村,古迹甚多。一路走过,东源桥、古井、古祠、古巷、培风亭、“旧街”。领略这儿的古风古韵,就尤其要那“旧街”。据史料记载,旧街宽敞明亮,沿路铺满了卵石,万人空巷,繁华盛景。

听这儿的老人说,“东源九条巷,九天九夜走不透”。东源村巷子的曲折和繁多,最著名的巷子是东源古巷道,其曲径幽深,高墙耸立,数条小巷纵横交错,兜兜绕绕,仿佛穿行于迷宫之中,难以走出。那墙上斑驳的痕迹是岁月的遗存,沿途看到的老宅大多是明清时留下的建筑,受风雨侵蚀朽烂不堪,还有几座完好的依然伫立着。书楼、古牌、古门楼、古井、鱼池、戏台这些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一个文明古都,勾人好奇心,催人访古寻幽。

东源村的吴氏大宅,一股正气之风吹来。
辗转数条小巷便来到了东源村的吴氏大宅,看着这些明清的建筑,一股正气之风吹来。我猜,这些大宅的主人,定是不求名利,有着心境清静的志趣追求和高尚情操的大师。

从吴氏大宅门楼上的门披“草芦遗风”,就能看得出来。宅内的建筑精致,天井、厅堂纵横,石刻门楣、雕镂门窗,严谨和精细的雕刻技术让人叹服古时建筑学的精湛。“严霜烈日都经过,次第春风到草芦”,不世俗,不浮夸,看一座“草芦”,守一颗本我的真心。

东源村的吴氏大宅,一股正气之风吹来。
说起吴氏,更是要提那至德庙了。至德庙是吴氏族人对至德精神的弘扬和对先祖至德功勋的缅怀。所谓至德精神,就是“德圣”泰伯等先祖“三让天下”的精神。《论语》中就有记载“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司马迁的《史记》中把吴泰伯列为“世家第一”。因此至德精神不仅在东源村代代相传,更是成为整个华夏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吴国歧山周原泰伯、仲雍、季简直至阖闾、夫差等25位君王的塑像和功勋都被收在庙中。身处至德庙中,即使是雕塑仍能感受到他们身为君王的威严。他们形象高大,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千年仿若一瞬间,时光匆忙,至德永传。

东源村的吴氏大宅,一股正气之风吹来。
“架木为桥结构工,横连岂为往来通,凌空紧衬山势,蓄气长期里开丰,岸阔波凶明槛朴,日斜虹彩映潭中,尤欣宝塔当冲踞,乡运千秋享盛隆”,这首诗,不过百字便道出了东源桥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的英雄大气。相传,古时候的东源村并不太平,被称为“裂锅地”,村中百姓多灾多病。

《柘东溪水》中有写:“前溪缺陷未为嘉,恨不斜流庶稍差;水自龙潭三漈落,浪铺篾梗一桥遮”,东源桥因此而来。桥建好后,东源村从此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它的桥身立柱108根,民间又称水浒桥,立柱与《水浒传》梁山好汉中的108将各有对应。风雨沧桑,大浪冲摧,车辆碾轧,却依然坚实如初,古朴致远。

东源村的吴氏大宅,一股正气之风吹来。
东源村的满村古迹,径幽而厚重;入秋后的草木匆匆,天高水蓝,东源井,古祠堂,斑驳陆离,色泽沧桑,访古寻幽,情深已注千年土,虽是无名亦自雄!

爱原创·爱尊重·爱分享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