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论文

从吴芮、吴汉的“择主而事”,“事君以忠”——谈吴姓兴于“两汉”的政治基础

时间:2020-06-05 09:13:36   作者:吴雷   来源:南阳吴氏文化研究会   阅读:172   评论:0
内容摘要:从吴芮、吴汉的“择主而事”,“事君以忠”——谈吴姓兴于“两汉”的政治基础南阳吴氏文化研究会吴雷周灭商后,周王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而神权开始走向没落,天下实行以周天子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天下的政治体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走向了皇权至上的道路;汉武帝时期独......

从吴芮、吴汉的“择主而事”,“事君以忠”

——谈吴姓兴于“两汉”的政治基础

南阳吴氏文化研究会吴雷

周灭商后,周王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而神权开始走向没落,天下实行以周天子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天下的政治体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走向了皇权至上的道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宣扬君权神授,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使皇权得以空前加强。天子便是龙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归为一姓。周就是姬姓的天下,汉就是刘氏的天下,忠君就是忠于国家。君臣一体,家国不分,忠君爱国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正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把君臣关系规范为:君主对待臣下一定要合乎礼仪,臣下对君主应该忠诚。因此,“臣事君以忠”成为非皇姓外族朝臣们安身立命,兴旺发达的政治基础。西汉吴芮,由于“忠君“而受到汉高祖刘邦的重用,赐封长沙王;吴芮的十一世孙吴汉,由于“忠君”同样受到汉武帝刘秀的重用,赐封广平侯,官拜大将军、大司马。吴芮、吴汉是自吴国灭亡270年后,中兴吴姓的重要历史人物,其“择主而事”、“事君以忠”、审时度势、坚守正道、对皇帝忠诚、对国家挚爱的人生态度,是引领吴姓再创辉煌的共同政治基础。

一、择主而事

吴芮生活在秦末汉初,吴汉生活在王莽篡位的新朝至建武二十年间,他们几乎有着相同的政治经历,即投靠明君,择木而栖,择主而事。

〈一〉吴芮先助项羽后拥刘邦

据《汉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吴芮》 记述:吴芮,秦时番阳令也,甚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天下之初叛秦也,黥布归芮,芮妻之,因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鋗,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相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其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为列侯。项籍死,上以鋗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一年薨,谥曰文王……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首先举起了反抗秦朝暴政的义旗。乱世是枭雄的舞台,同样也为吴芮这样的人提供了发挥自己才干的好机会。作为秦朝的县令,吴芮审时度势,反叛秦朝,先是跟随项羽,南征北战,在攻占咸阳后,项羽以吴芮率百越兵协助诸侯,战功卓著,又随从入关,而封他为衡山王,建都于邾(今湖北黄冈县西北)。其女婿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部将梅鋗因功劳大封为十万户侯,为列侯。项羽失败后,吴芮与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因刘邦攻打南阳时,吴芮派部将梅鋗协助其攻克南阳析、郦(现南阳淅川、内乡县境内)有功,又跟随刘邦进入武关,所以感激吴芮,就改封吴芮为长沙王。吴芮最终“择主而事”,拥戴汉高祖刘邦,忠心耿耿、心无二志,以“忠君”取得功名,死后,谥号“文王”。  吴芮被封长沙王,是在汉初“非刘氏不得为王”险恶的政治环境中,被封八个异姓王中仅存的一个异姓王,历经五世,无嗣而废。

〈二〉吴汉先事刘玄后归附刘秀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代汉建新朝之后,先后颁布“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图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触动了大豪强与许多上层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激烈的反对与排斥,加之改革的理想化与盲目崇古,终适得其反,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且新朝末年水旱灾害不断,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光武中兴。

吴汉在这个特殊时代应势而出,据《后汉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吴汉》载: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于渔阳。资用乏,以贩马为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更始立,使使者韩鸿徇河北。或谓鸿曰:“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鸿召见汉,甚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令。

吴汉出身贫苦,后来在县中当亭长。新朝末年,吴汉因门下宾客犯法,逃到渔阳郡,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地(今河北北部及北京市一带),交结各地豪杰。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玄称帝,派使者韩鸿招降河北各州郡。有人告诉韩鸿:“吴子颜是位奇士,可以与他计事。”韩鸿召见吴汉,对他非常器重,以刘玄的名义委任他为安乐县(今北京市顺义县附近)县令。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在邯郸起事,派人到河北招降,而刘秀此时也在经略河北。吴汉素闻刘秀有长者之风,决心归附,并对渔阳太守彭宠道:“渔阳、上谷突骑,天下闻名。您为什么不集合二郡的精锐,归附刘公攻击邯郸呢,这是难得的功劳哩。”彭宠虽然愿意,但官属都想归附王郎。吴汉辞去后,在路上见到一个儒生,儒生认为刘秀所过之处,郡县归心。吴汉便诈为刘秀亲笔书信,移檄渔阳,让儒生交给彭宠,令他把所听到的话去说服彭宠,吴汉也跟着到渔阳。彭宠深以为然,派吴汉与上谷诸将会师南进。吴汉等人沿途击斩王郎将帅,终于在广阿(今河北隆尧县)追上了刘秀。刘秀任吴汉为偏将军,使其率骑兵围攻邯郸,攻克邯郸后,赐号建策侯。

吴汉为人朴实无华,仓促之间都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邓禹和群将大多知道,屡次推荐他,等得到召见,就受到刘秀亲近信任,常在刘秀门下。吴汉自率众归顺刘秀,拜偏将军、建策侯,受到邓禹荐举,此后常随刘秀左右,斩杀苗曾、尚书令谢躬,平定铜马、青犊等流民军,忠心支持刘秀称帝。东汉建立后,拜大司马、广平侯(国都在今河北鸡泽县东南),率军扫灭刘永、董宪、公孙述、卢芳等割据势力,攻打匈奴。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吴汉病逝(吴汉墓为市级文保单位,在南阳市卧龙区潦河坡镇吴老庄),刘秀下诏悼惜,赐谥为“忠侯”,又大发禁军将士、车骑前往送葬。以甲士送葬,此为王礼,大臣本不得使用。历两汉之朝,仅霍去病、霍光、吴汉三人有此殊荣。

二、事君以忠

一个国家的兴盛衰亡与当权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有忠臣相助那么国家必定兴盛,百姓也就安居乐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忠臣的作用有时可能比皇帝还大,它们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深受百姓的爱戴。

(一)长沙王吴芮的忠

《汉书-卷三十四-列传第四-吴芮》载:……初,文王芮,高祖贤之,制诏御史:「长沙王忠,其定著令。」……

意思是:当初,文王吴芮,高祖认为他有忠于朝廷的贤德,诏令御史说:“长沙王忠诚,要写在法令上。”

班固赞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张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国。唯吴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传号五世,以无嗣绝,庆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称忠也!

也就是说八个异姓王中,只有吴芮从一开始,就不违背正道,所以能够把王号传到五世,只是由于没有继承人王国终被废除,他的福泽流传到嫡子以外的旁支子孙,这是有原因的啊!写在朝廷颁布的重要法令上来表彰他的忠诚!

吴芮的“忠”体现在“不失正道”上,所谓正道,就是紧跟刘邦不掉队,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实际上,汉初的八个异姓王,除吴芮外,均因为势力强大,自我膨胀,失去了正道,而被刘邦怀疑,他们心里不能自安,事情发展到最后,形势紧急,被迫谋划反叛,终于灭亡。八王中张耳还能凭藉着智慧保全了自己,但传到自己的儿子也失去了封国。而唯有吴芮和他的子孙们坚守正道,不折不扣地执行汉朝法令,保持正常的君臣关系,按时朝贡和晋见朝廷,使封国武装缩小到仅能维护治安,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上。同时,自觉维护皇帝权威,始终与刘氏统治集团保持一致,让皇帝放心,在自己的封国里,尽职尽责,使百姓安居乐业。吴芮对刘家王朝的忠诚,作为从政和保全自己家族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在他去世后,得到了弘扬。《汉书-列传第四-黥布》记述了吴芮女婿英布(黥布,姓英,也叫英布)叛乱与刘邦交战失败后被杀的过程:英布军队败逃,渡过淮河,多次停下来交战,总是失利,英布同一百余人逃到江南。英布原来与番君吴芮的女儿结婚,因此长沙哀王让人欺骗引诱英布,假装同他一起逃到南越,英布相信他,跟随着到了番阳,番阳人在兹乡把英布杀死,英布被灭。可见,吴芮的忠君思想,影响到了他的后世子孙,在国家面临危亡时刻,还能大义灭亲,不敢背叛朝廷,始终坚守忠君爱国这个正道。

(二)大司马吴汉的忠

吴汉的忠,体现在诸多方面:《后汉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吴汉》载:……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万吏。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辦严之日。故能常任职,以功名终。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汉嘗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讓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手!”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意思是:吴汉生性很努力,每次跟随光武帝征战,皇帝没有安定下来,他常常担心害怕不敢休息。各位将领见战阵不利,多有警惶恐惧,失却平时的风度。汉意气自如,仍然整理兵器,激励士兵。光武帝时常派人观察大司马在做什么,回来报告说正在修理打仗的器械,就慨叹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国军队!”每当出兵,早晨接到诏令,晚上就领兵上路,从来没有办行装的日子。因此他能经常担任职务,以获取功名告终。等他在朝廷时,拘谨诚朴,表现在身体外貌上。吴汉曾经出外征战,妻子在他走后买田产。吴汉回来,责怪她说:“部队在外,将士费用不足,为什么多买田地房屋呢!”最后把买的田产全部分给兄弟舅家。

建武二十年,吴汉病重,刘秀亲自前往探视,吴汉在临死前最后一句遗言就是:“臣愚无所知识,惟愿陛下慎无赦而已。”刘秀虽以柔道治天下,但听了吴汉这句充满了法家戾气的临终谏言,也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吴汉死后,刘秀下诏悼惜,赐谥为“忠侯”。派北军五校、轻车、甲士送葬,如同葬大将军霍光的旧例,极备哀荣。

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唯有吴汉从建武元年任大司马起,历时二十年,历尽风雨,地位无可动摇;而建武年间三公中的大司徒,从第一任邓禹算起,共换了十人,大司空自王梁起,也换了八人之多。吴汉一生戎马生涯,身为军事统帅,却能独得皇帝恩宠,在中国历史上,武将能得以善终的,实乃屈指可数,这完全得益于他对刘秀的忠心耿耿,把全部身心献给了国家。

吴汉的忠诚,让刘秀对他恩宠有加,在吴汉破成都斩杀公孙述凯旋而归,到南阳宛县时,刘秀下令让他经过家乡上坟,赐给穀物二万斛。足见其君臣情份深厚。

又两百年后,吴汉终于碰到了一位隔世知己,这位知己,就是诸葛武侯。当时有人向诸葛亮进言希望他能宽宥罪犯,诸葛亮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意思是:“治国应该用大的德行而不是靠小恩小惠,所以名臣匡衡,吴汉都不愿意随意赦免罪犯。”

《后汉书》将吴汉与盖延、陈俊、臧宫同列一传,并评价道: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故能常任职,以功名终。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于体貌。

《后汉书》对吴汉评价说:吴汉从建武时,常处上公的位置,始终被皇上依赖和亲信,想来是由于他诚实而努力。孔子说:"刚毅木纳近于仁“,这大概正是指吴汉这样的人吧!从前陈平因为才智有余而被怀疑,周勃资质朴实忠诚而被信任。如果仁义之心不足以让人信赖,那么聪明的人因为聪明有余被怀疑,而朴实的人因为聪明不足而受人信任。

三,中兴吴姓

哀公二十二年冬十一月(公元前473年),被越国围困三年的吴王夫差在姑胥山上被抓,他拒绝勾践准备放他一条生路把他安置在甬东,悲壮的说道:“天降祸于吴国,不在前后。正孤之身,失灭宗庙社稷者。吴之土也民臣,越既有之,孤老矣,不能臣王。”遂自缢。由吴泰伯开创的近700年基业一一春秋五霸之一的吴国,在历经25位君王之后,随着夫差的离去,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吴姓人背负亡国的耻辱,逃离故土,亡命天涯。在吴姓人沉默270年后,随着泰伯28世孙吴芮长沙封王和泰伯38世孙吴汉诏封汉大司马、广平侯,吴姓人开始走向中兴之路。

(一)吴芮家族五王九侯

吴芮被刘邦封为长沙王后,吴芮家族从此走上了辉煌之路。

吴芮生有6子:长子吴臣,次子吴郢,三子吴浅,四子吴阳,五子吴元,六子吴质。女一,嫁黥布(英布)为妻(因英布反叛项羽投靠刘邦,妻、子被项羽所杀)。

吴芮改封长沙王一年后(公元前201年)不幸病逝,谥号“文王”。吴芮死后,子成王吴臣继位。吴臣死,子哀王吴回继位。吴回死,子共王吴右继位。吴右死,子靖王吴差继位。吴差于文帝后元七年死,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到惠帝、高后时,封吴芮嫡子以外的儿子为列侯,封国传了数代废绝。

吴芮长子长沙成王吴臣:生4子:吴回、吴正、吴平、吴重。长沙哀王吴回生2子:吴右(又名吴若)、吴陟。长沙共王吴右生2子:吴差(又名吴产、吴著)、吴传。长沙靖王吴差没有儿子,国废。

吴芮的次子吴郢(又说为吴芮弟吴莛子),被封为义陵侯(今湖南省溆浦县)。吴郢死,子重嗣封义陵侯。义陵侯重无子,绝嗣。

吴芮三子吴浅,被封便侯(在今湖南永兴县)。吴浅死(谥号“顷侯”),子信嗣封便侯。吴信死(谥号“共侯”),子广志,嗣袭便侯。便侯广志生千秋,千秋嗣第4代便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实行削蕃政策,加之吴千秋“坐酎金罪”,侯国被废除。吴千秋迁居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至此,长沙王吴芮第三子吴浅这一支后裔从湖南永兴一带向北远迁山西,后裔散居中原各地。

吴芮第四子吴阳(又名吴汤),被封为沅陵侯(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南)。吴阳死(谥号“顷侯”),子福袭封沅陵侯。福死(谥号“顷侯”),子周嗣封成第3代沅陵侯。周去世后谥号“哀侯”,周无子,侯国被废。

长沙王吴芮家族,5人封王,9人封侯,在西汉之初荣极一时。

相传,公元前201年吴芮过生日这天,他与爱妃毛苹泛舟湘江,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毛氏触景生情,即兴吟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吴芮听罢,不胜伤感的说:“芮归当赴天台,观天门之暝晦。”然不幸言中,上邪成了绝唱。自公元前241年吴芮出生,到公元前201年病逝,从他“择主而事”,“事主以忠”的人生经历,让人们看到了他审时度势的智慧,不失正道的忠诚,为家族复兴的意志。其功德如同五彩山的霞光,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二)吴汉家族荣尊东汉

吴汉是长沙王吴芮之后,泰伯38世孙,其曾祖父吴全由山西永济蒲州迁居亳(今河南省商丘西南)。其祖父吴复兴精于占卜,选中了宛,由亳迁宛(现南阳卧龙区潦河坡镇吴老庄)居住,吴复兴死后,葬吴老庄虎头嶺旁。吴氏迁南阳,后世人必兴,随着吴汉被封侯拜将,从此吴氏家族走上了复兴之路。

公元44年,吴汉病逝,谥号“忠侯”。吴汉去世后,长子吴成继嗣广平侯,被家奴所杀,谥号“哀侯”。建武二十八年,分吴汉的封地为三个侯国:吴成的长子吴旦为濯阳侯(封地在今遂平县)来继承吴汉的爵位;吴旦的弟弟吴盱为筑阳侯(今湖北谷城);吴成的弟弟吴国(又名吴武)为新蔡侯(今新蔡县)。吴旦去世,没有儿子,封国撤销。建初八年,改封吴盱为平春侯(今河南信阳市平桥区西北),供奉吴汉的祭祀。吴盱去世,儿子吴勝(又名吴如胜)继嗣。当初,吴汉的哥哥吴尉做将军,跟随光武帝战死,封吴尉的儿子吴彤为安阳侯(封地在今正阳县)。光武帝因为吴汉功大,又封他弟弟吴翕为襃亲侯。到了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汉桓帝刘志命吴郡太守糜豹敕建泰伯庙,糜豹上奏寻访泰伯正脉子孙源流主祀,吴汉的曾孙平春侯吴如胜,以家乘世系进呈,汉桓帝览后御书赞曰:“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遂命太尉黄琼等拟旨,诏封吴如胜次子吴允承为奉祀侯,徙吴郡,执掌泰伯庙祀。在吴王夫差失国六百年之后,汉桓帝从国家层面,诏建吴姓始祖泰伯庙、墓,寻访吴氏正宗,吴汉后人奉旨荣归故土,这是吴姓史册上极其光辉的一页,标志着吴姓走上兴旺繁盛的发展之路,成为天下著姓。

长沙王吴芮,大司马广平侯吴汉,只所以成为汉室开国元勋,家族荣尊“两汉”,成为中兴吴姓的历史功臣,其政治基础就是坚守忠君、爱国的正道。拿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与国家的政治基础、政令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坚守政治规矩,不触高压线,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惟此,才是吴姓兴旺发达之根本所在。从这个角度上说,吴芮、吴汉的忠君、爱国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书藉: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赵晔《吴越春秋》等。

   2020年初夏于宛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