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祭文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时间:2021-02-18 18:30:38   作者:高生元   来源:原创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阅读:290   评论:0
内容摘要: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544期嘉熙三年己亥(1239) 45岁《履斋诗余》成。春三月十三日,以明堂大礼特进封溧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诰词。夏五月二十三日,改宝谟阁直学士,兼浙西都大提点坑冶。举辞免。继三奏,乞祠,俱不允。诰词。申论本司无别军可调乞罢都大提举......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544期

嘉熙三年己亥(1239) 45岁

《履斋诗余》成。

春三月十三日,以明堂大礼特进封溧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诰词。

夏五月二十三日,改宝谟阁直学士,兼浙西都大提点坑冶。举辞免。继三奏,乞祠,俱不允。诰词。

申论本司无别军可调乞罢都大提举虚名。

六月十三日,除权兵部尚书浙西制置,辞免不允。诰词。

申论督府所统郡县戎司。

申乞从江阃浙西之请以一事权。

申论防拓江海团结民舡。

奏乞增兵万人分屯瓜州、平江诸处,防拓内外。

奏乞拨付沙上丁壮以助江浙防拓。

申论防拓措置四事,乞督府应接。

论浙右为王都所宅,乞召还戎兵以重守备。

申论京口为行都之门户,乞增军额。

申论和粜之弊,乞给降铜斛以平出纳。

申论区处流民要法。

奏论画上流守备要事。

奏论平江可以为临幸之备。

申论和粜后,再令任责取粜有三不可。

申论免续行和粜转。

四年庚子(1240) 46岁

春三月二十八日,召赴行在,以亲老辞免。不允。

《论语士说》成。

敷文阁直学士、庆元知府兼沿海制置使。府库积钱1473800贯,代民输税帛累计达5491700贯。在该任上,兴办学校,培养人才,篡修《四明续志》;开河筑坝,兴修水利;设置“永丰仓”,救济灾民,赡养孤寡老人,改善民众医疗卫生条件;制定“舟戍法”设关御寇。短短几年,政绩斐然,庆元百姓勒碑纪念。

某日,除工部尚书,改吏部尚书兼知临安府事、浙西安抚使,兼点检行在瞻军激赏酒库所,屡辞不允。

夏五月九日,转中奉大夫、试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再辞不允。诰词。

内引第一札奏论难屯蹇之时,非反身修德则无以求亨通之理。

内引第二札奏乞遴选近族,以近属人心而候太子之生。

内引第三札奏论尹京三事非其所能。

六月一日,诰词。

六月初八日,兼侍读,辞免不允。诰词。

经筵奏论救楮之策所关系者莫重于公私之粜,奏论国朝庚子辛丑气数人事。

奏乞遵旧法取士子监漕试。

奏尹京事倂乞速归田里。

秋七月,奏乞免知临安府出国待命被旨宣押,再两奏乞辞不允。

八月,以台臣徐荣叟、彭方论潜在建宁府有三罪。诏夺职,罢新任。

冬十一月,除宝谟阁学士,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辞不允。诰词。

某月日,除提举南京鸿庆宫。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淳祐元年辛丑(1241) 47岁

夏五月九日,转中奉大夫,试工部尚书兼吏部尚书,再辞不允。

冬十一月十五日,《论语衍究》成,奉旨宣取具表以进。

奏乞守本官致仕。

二年壬寅(1242) 48岁

皇帝屡诏潜入阙讲《易》,潜倡导“人君非反身修德,无以求亨通之理”。

春二月十日,除华文阁学士、知建宁府,辞不赴。诰词。

三年癸卯(1243) 49岁

里居。

四年甲辰(1244) 50岁

里居。晁文元公《五书撮要》成。

夏五月二十三日,以明堂大礼进封溧水县开国子,加食邑三百户。诰词。

秋七月十三日,丁继母楚国夫人臧氏忧。

吴潜长子吴璞,淳祐四年(1244)中进士,仕至吏部尚书。

吴璞,字禹珉,号觉轩,行尚三。登淳祐四年(1244)进士,初授校书郎,改任嘉兴府通判、沿江镇抚使,信赏必罚,将士用命。元人侵两淮,遣将会吕文德败之于泗州(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取得南宋对元作战少有的胜利。吕文德亦凭此一战扬威军中,成为日后抗元名将。后迁知镇江府,能备兵息寇,以功拜吏部尚书,掌全国官吏的考察、选拔和任免。因与奸臣左丞相丁大全不协,吴璞愤然曰:“我不能像梁大成、吕惠卿之流一样附庸权贵,抑忠扬奸。”遂以病乞闲,时年四十二。民族英雄文天祥称其有“扬休山立之韵,日光玉洁之襟”。卒于元元贞丙申年(1296)正月二十六日.取赵学士子昂之姑,封郡君,生卒失考。合葬湖州张家山。子二:长宝歉,次宝礼。

吴璞长子宝谦,字叔逊,一字季复,行景四,长诗歌习吟咏。元荫授授承务郎、平江路治中,生卒失考。娶赵氏学士子昂之姊,封乌程县君,生卒失考。合葬湖州张家山。子铨。

吴璞次子宝礼,字叔父,行景七。元至大间以书经中国子,选授浙西运干,官江西榷茶转运使,生卒失考。娶湖州张氏虎臣之女,生卒失考。合葬湖州张家山。生一子早卒,以侄铨之长子原监为孙。

五年乙巳(1245) 51岁

忧居。

六年丙午(1246) 52岁

忧居。

秋七月解服。

十一月十七日,除试兵部尚书,封赐如故,再辞不允。诰词。

十一月二十五日,谏议在皇室近族中慎选太子,及早培养,以安人心。帝嘉之。兼侍读经筵,培育辅助太子。兼侍读封赐如故,辞免不允。诰词。

三十日,转中大夫封赐如故。

奏论天地之复与人之复。

七年丁未(1247) 53岁

春正月知省闱贡举。

三月十五日,转太中大夫依前兵部上书兼侍读。诰词。

二十四日,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三辞不允。诰词。

夏五月五日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进封金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再辞不允。诰词。

吴潜第一次进入执政圈子时,贾似道因其姐姐是理宗的宠妃,以宝章阁直学士的头衔出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

六月己丑,潜以亢旱三奏乞罢,不允。己卯,潜依旧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六月,以台臣周坦论与郡。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八年戊申(1248) 54岁

里居。

春正月三日,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三辞不允。诰词。

同日,除知福州兼本路安抚使,辞不允。诰词。

九年己酉(1249) 55岁

里居。

夏四月六日,以明堂大礼加食邑三百户。诰词。

节诸子书成。

八月,除资政殿学士。

秋九月二十日,除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三辞不允。

冬十二月九日,除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同提举编修,勅令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三辞不允。诰词。

皇帝召对,潜表明了治理国家的殷切希望:“国家不可能无弊,就象人不可能无病一样。现在国家的问题,连庸臣也会被警醒。希望陛下真诚重用元老,视之为医师,集思广益,使我等臣辈能有机会施展牛溲马勃的微薄力量,以此方不辱您的知人之用。”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内引第一札论今日处时之艰,治功不可以易视及论大学治国平天下之道。

第二札论国变故略与晋同西北之夷狄固当防,而东南之盗贼尤不可忽。

十年庚戌(1252) 56岁

春正月,圣寿开宴,御笔赐诗:

菲德承休帝命申,青阳闿动御昌辰。

庆贻鸿渚嘉祥衍,春满鳌山景色新。

镐燕颁恩勤侧劝,虞韶协奏喜横陈。

在朝从此薰和气,要使驩心万寓均。

(注:此诗录自《宣城吴府族谱•吴潜世表》。这首诗亦见《宛雅》引吴伯与《吴潜传略》云:“庚戌正月上圣寿,御笔赐诗。”一说为理宗赐郑丞相,即左丞相郑清之,或同时赐给多位大臣。理宗《赐郑丞相》诗中有多处错误,韵脚重字,且缺字。)

十一月二十四日,以雷发非时,三奏乞解机,不允。

十一年辛亥(1251) 57岁

春二月十三日,辞免进书,转四官,凡奏与转一官余授复,辞不允。

夏四月二日 ,除参知政事同提举编修,勅令同提举编修经武要略,进封金陵郡公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诰词。

初五日,转通议大夫,进封金陵郡开国公,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诰词。

十九日,奏乞进勅令转两官不允,奏四上奉旨转一官。

五月,御笔赐“履斋”二大字。

六月十五日,转通奉大夫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诰词。

冬十月十日,以明堂大礼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诰词。

闰十月六日,潜上五疏,乞解罢机政归田里,五奏不允。

十一月二十八日,除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三上表辞不允。诰词。

时贾似道以端明殿学士之衔坐镇两淮。

开府。

十二年壬子(1252) 58岁

秋七月二十一日,奏以诸郡水灾乞解罢机政,五奏不允。

建储之对。

冬十一月,潜罢。以萧泰来论其奸诈十罪如王安石而又过之也。

十二月十三日,皖浙水灾严重,自请罢职。诏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四辞不允。诰词。

宝祐元年癸丑(1253) 59岁

里居,作南墅。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二年甲寅(1254) 60岁

《陶伯邵三子诗集》成。

冬十一月十五日,以明堂大礼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诰词。

三年乙卯(1255年) 61岁

里居。

夏六月,退庵(注:潜兄吴渊,号退庵)赴镇荆南,有五言四十韵饯行。

秋七月,因皇子进封忠王,遵故事具奏录进旧来所得圣语,乞付史馆。

录白王知省槦奉旨宣谕。

录白谢丞相札子。

录白徐知院札子。

录白董参政椠板。

某月,得蔡枢密杭书,以有观勉再出之意,乃答书。

四年丙辰(1256) 62岁

夏五月三日,除沿海制置使,判庆元府,屡辞不允。诰词。

秋八月二十一日,离乡里。

九月八日,抵庆元。

客位禀目。

冬十月,申省条具本司军民久远之计。

奏行周燮义船之策,以防江民舡之弊。乞补本人文资以任责。

奏晓谕海寇复为良民及关防海道事宜。

奏禁私置团场以培植本根消弭盗贼。

十一月,申省条具本府所当倂省库务以宽郡力。

奏论海道内外二洋利害去处防贵周密。

奏给遭风倭商钱米,以广朝廷柔远之思,亦于海防密有关系。

奏创养济院以存养鳏孤独之民。

五年丁巳(1357) 63岁

春正月十七日,兄吴渊(1191—1257)自荆湖回京途中卒,享年67岁。追赠“少师”。

闻兄金陵侯薨,丏祠治葬事,凡屡请。

吴潜、赵与筹各转一官,潜任资政殿学士、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

夏四月止予告,十五日离庆元,二十六日至里第,再上辞请,不允。且命守臣赵采勉谕。

五月十一日,单骑复之庆元任。

二十三日,转光禄大夫,加食邑四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诰词。

申尚书省论私置团场关系海道利害二,乞仍旧收税。

申省论催牙契钱以为填补水军阙额之计。

某月日申论减免细民房屋赁金,以广朝廷悯恤元元之至意。

与公札宰执台谏给舍都司,论本府积弊别立规模整治。

公札条画朝廷财计可以科降者,乞施行以助本司防海急阙之用。

已上两项欲为制司可措置海道之用。

已上一项欲为本府目下急阙之用。

一绍兴初,创立水军,屯驻定海,专为行都后户之防,未赏轻调。

一兵远戍。

三月十二日,以变生同气为尤具奏丏祠,不允。

四月二十三日,再具奏丏祠,不允。

秋七月,申尚书省御史台谏院具所蠲放二税之数。

奏乞休致及蠲放官赋摊钱见在钱米增积之数。

秋九月,申省以趱到钱物代六县百姓输纳折帛一次。

九月二十日,奉御笔览吴潜所奏:粤从分收,恪奉宽条,既屡蠲往岁之逋钱,复代纳来年之常赋。廉然后能无取,公尔可见忘私,良用叹嘉,所陈宜允。

二十二日,以明堂大礼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诰词。

二十六日,再具乞休致,不允。

冬十月一日,广惠养济院成。

十月六日,复申省乞休致。

六年戊午(1258) 64岁

奏按象山县宰不放民间房。

奏乞就淮西管下岁粜,以继军食之阙。

秋八月初一日,以两考具奏乞休致,不允。

复申省乞休致。

九月四日,除银青光禄大夫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累乞归田里,不允。诰词。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开庆元年己未(1259) 65岁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春正月,中密院谕海道,大洋外洋之紧要,乞免调遣兵船别戍。

申乞买没官田以瞻广惠养济院。

申省献助和粜一百万钱。

三月初五日,具奏乞归田里。

二十三日,再具奏乞归田里。

申省乞罢慈溪、奉化两县税场,以酒息代纳,免扰民之害。

申省重建高桥以旌中兴虎臣、张俊第一战功;浚管山河以通水利。

夏四月初九日,复具奏乞祠。

秋八月初一日,具奏乞祠。

十三日,再具奏乞祠。

申尚书省乞罢倭商抽博漏没之禁,以示朝廷怀远之思。

忠节庙成,作记。

吴潜开阃海道,勤劳三年。屡疏求退,诏许。

八月十九日,仍旧观文殿大学士,判宁国府,特进崇国公,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辞不受。诰词。

八月二十五日,离庆元。庆元百姓匍伏挽留,热泪相送。

九月初八日,还里第。

在家乡,吴潜写有多首诗歌, “回首家园,竹多屋、水还多竹。那更是,千峰凝翠,一溪凝绿。多谢故人相问讯,奚奴步步收珠玉。叹暮林、飞鸟也知还,寻归宿。遍历了,岳与牧。享过了,官与禄。算平生万事,尽无不足。争奈乞身犹未可,只缘欠种清闲福。想瞿硎、仙子亦相思,山之隩。”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他对家乡山水的赞美和亲切感,以及表达了乐于为国操劳、为民解忧,不计名利的心情。

九月十五日,理宗念潜有卓见,以醴泉观察使兼侍读召,奉朝请,辞免,不允。诰词。

二十六日离乡里,二十九日至都下(临安)。向皇上进言:“畏天命,结民心,进良才,通下情”。帝嘉纳之。赐“万竹堂”三大字。

冬十月一日,内引奏札论夷狄恃力中国恃理四事。

二日,理宗拜潜为金紫光禄大夫、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封庆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三辞不允。诰词。

时贾似道坐镇汉阳,也被加了右丞相之职,位居第二。

请将兵。

止迁跸之议。

冬十一月,以鞑寇深入具奏乞令在朝文武官各陈所见,以决处置之宜。是月,根据当前的紧张局势,吴潜命贾似道移军于黄州。黄州正当军事要冲,直接经常与蒙古军正面接触,这本来是为了加强防务,贾似道却认为是吴潜排挤他,心中怨恨吴潜,伺机报复。

十二月十三日,改封许国公,十四日勅封吴潜。

左丞相封国公臣吴潜诰勅命: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位列上公实万民之攸统,职升元辅诚百拨之总司,苟非其人曷,膺重任举官。吴潜天资忠亮,问学渊深,负经纶致远之才,抱博古通今之蕴。指陈谠论,既有保安社稷之谋;措置时宜,尤著沥胆洗心之策。似兹贤哲,宜以褒崇,特加封许国公,钦此钦遵。

右如牒到奉行。

开庆元年十二月十四日巳时下

景定元年庚申(1260) 66岁

春三月一日,奏论鞑贼深入乞前日之悔悟,以祈天永命消弥狄难事。

十四日,具奏论士大夫当纯意国事。同日具奏四事。慷慨陈词,论国家安危理乱之原与君子小人之界限:“近年公道晦蚀,私意横流,仁贤空虚,名节丧败,忠嘉绝响,谀佞成风,天怒而陛下不知,人怨而陛下不察,稔成兵戈之祸,积为宗社之忧。”敦促帝王“垂日月之明,毋使小人翕聚,以贻善类之祸。”

帝欲立忠王为太子,潜密奏云:“臣无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帝积怒于潜。

贾似道在黄州,既不布防,也不出战,私下向蒙古人屈膝求和,使其退兵。在鄂州失守的严重情况下,贾似道谎称诸路大捷、鄂州解围,并无耻地向皇上邀功请赏。贾似道骗取了理宗的信任,并利用这种信任千方百计进吴潜的谗言。昏庸的宋理宗,给贾似道加官进爵,却命吴潜赴黄州作战。吴潜明知败局已定,仍临危受命,“我年近七十,鬓发如霜,让我上前线捐躯致命,也在所不辞,感到痛心的是元兵压境,我宋朝危在旦夕呀?”对奸臣故意误国感到无比的痛心疾首!

吴潜忠于国事,正直敢言,位至左相。他对朝中大大小小的奸邪人物,总是毫不留情的予以打击,即使是宁宗、理宗的过失,也往往不避利害的正言直谏。这当然要得罪很多人,也往往使君王不快。

夏四月一日戊戌,贾似道迎合帝之意,令侍御史沈炎以“忠王之立,人心所属,潜独不然,章汝钧对馆职策,乞为济邸立后,潜乐闻其论,授汝钧正字,奸谋叵测。请速召贾似道正位鼎轴”,疏吴潜过失。帝从之,遂罢潜。吴潜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即日起离行。

初五日,至里第。

秋七月己丑,侍御使何梦然,劾吴潜欺君无君之罪。何梦然何许人也,《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六)云:“时贾似道专政,台谏何梦然、孙附凤、桂锡孙、刘应龙承顺风旨,凡为似道所恶者,无贤否皆斥。”帝弗悟其奸,为下是诏。辛卯,夺吴潜观文殿大学士,罢祠、削二秩,退授银青光禄大夫,谪居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省南城县)。

八月初六日,离乡里,门人袁炎焱从之行。临别京都临安,吴潜挥笔写下《满江红》:“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吴潜途经南昌,登上滕王阁,凭栏凝视,一遍遍地吟诵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多么想有生之年,得见天日,再辅佐皇上重振朝纲。而眼前的漂泊生涯却遥遥无期,心中感慨无限,作《满江红 豫章滕王阁》:“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九月十三日,至建昌寓居贡院。

冬十月壬戌,以台臣桂锡孙论潜,再迁潮州(治所在今广东省潮州市)。
宋许国公吴潜年谱(下)
景定元年十月乙巳理宗御笔:“昨台臣论丁大全、吴潜欺君无君之罪,皆有事实,初匪风闻。窜谪近止江西,可谓宽典。••••••若吴潜力庇大全,动摇国本,力请迁幸,发言悖乱,蕴志深险,与自古奸叛之罪曾不必殊。”(《宋史全文》卷三六)

十一月十六日,自建昌起行。

二年辛巳(1261) 67岁

春正月十三日,至潮州,寓赵氏廨宇。

夏四月乙卯,以台臣孙附凤论迁循州(治所在今广东省龙川县西南)。

六月六日,自潮州起行。

秋七月四日,至循州,寓居贡院。

二十一日,以台臣刘应龙论,责授化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

在循州,吴潜回顾四十余年的从政生涯,深感自己对社稷江山是一片丹心,却常遭横祸,无限感慨:“股肱十载竭丹心,谏草虽多祸亦深。”想到南宋江山将葬送在一群奸臣手中,悲哀凄凉之情涌上心头:“边马而来动西风,屡陈长策动孤忠。群豺横暴嘉谋遏,仪凤高飞事业空。”

贾似道惧怕吴潜会东山再起,指派武臣刘宗申知循州,暗中陷害吴潜。

三年壬午(1262) 68岁

正月戊子,诏量吴潜党人,永不录用。

五月壬辰,刘宗申投毒吴潜所居贡院井中。

潜预知死期,语人曰:“吾将逝也,夜必雷风大作。”果如所料。临终前他不慌不忙地先写好给朝廷的遗疏,然后写下绝命诗文《谢世诗》三首、《谢世颂》三首,再整理好衣冠,端正而坐,等待死神的到来。

五月十二日,吴潜暴卒循州,享年68岁。“潜窜死,没其田产,寸土不遗。”(《宋史全文》卷三六)

循州百姓闻此恶耗,无不失声痛哭,哀声动天。他从政过的地方,百姓为其建祠纪念。家乡宁国县城东街建有“状元坊”、云梯“三贤祠”,与其父吴柔胜、兄吴渊同享千秋祭祀,万古流芳。

诏许归葬,吴潜墓在宣城县宣义乡四十八都柿木铺隆演山前。清嘉庆《宁国府志》《宣城县志》均有记载。吴潜长子吴璞于德祐元年为其姐夫吏部尚书奚季虎(宁国人)撰写的墓志铭中亦有记载:“余自先相国循州归榇后,谢绝世事,疏于笔墨十余年矣。”

咸淳三年丁卯(1267)

十一月,度宗追复吴潜光禄大夫之职。

德祐元年乙亥(1275)

三月壬午,贾似道势败,恭帝追复吴潜全部官爵。

德祐二年丙子(1276)

太府卿柳岳请赐谥吴潜,恭帝特赐谥为“少师”。

吴潜是南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竭诚报国、为民请命的精神和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气节,如日月经天,照耀着后人。

吴潜长于诗词。风格激昂凄劲,感怀时事,与稼轩词相媲美。明人梅鼎祚辑有《履斋遗表》4卷、《履斋先生诗余》《许国公奏稿》;清人朱彝尊所辑《词综》录其词7首。

参考资料:

1、《宋史•吴潜传》卷四一八•列传第一七七

2、《宋史•宁宗本纪》卷四十

3、《宋史•理宗本纪》卷四十一至四十五

4、《宋史•度宗本纪》卷四十六至四十七

5、《续资政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宋纪一百七十五、卷一百七十六•宋纪一百七十六、卷一百八十一•宋纪一百八十一

6、《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三,宋乐史撰

7、明万历《宁国府志》,梅守德纂修

8、清嘉庆《宁国府志》,洪亮吉、凌廷堪纂修

9、明嘉靖《宁国县志》,范镐主修

10、清光绪《宣城县志》,李应泰、范葆康主修

11、民国《宁国县志》,李丙麢总修

12、《履斋先生诗余》,明梅鼎祚辑

13、《吴潜年谱》,宛敏灏著(《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63.1)

14、《一代贤相 万世师表》,董子群著

15、《南宋丞相》,吴蘅著

16、《中国历代名人辞典》,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组编著

17、《安徽人物大词典》,戎毓明主编

18、清道光丙申年《宁东茭笋塘吴氏宗谱》,吴建华提供

19、民国十四年《宣城吴府族谱》,石巍提供

20、清乾隆《宣城白马山吴氏宗谱》,吴学宏提供

21、清光绪癸巳年《云梯吴氏宗谱》,吴镇铭提供

22、清光绪戊申年《宁国吴氏宗谱》,吴开亮提供

23、清道光丙午年《南极吴氏宗谱》,吴学宏提供

24、清嘉庆庚午年《宁国奚氏宗谱》,奚飞提供

25、《宣城历代名人》(宣城市文史资料),王景福主编

26、《宁国文史资料》第八辑,周喜平主编

27、《宣州观鉴》(宣州区文史资料),焦正达主编

28、《宣城文化世家》,吴世怀主编

29、《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著

30、《宋史》中《吴柔胜传》《吴渊传》《史弥远传》《郑清之传》《贾似道传》《牟子才传》《史嵩之传》《陈宜中传》《沈炎传》《陈埙传》《李伯玉传》《刘应龙传》《洪芹传》等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