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散文

假若文王不礼贤

时间:2021-10-28 09:22:24   作者:郑鼎文   来源:曹建军供稿   阅读:150   评论:0
内容摘要:假若文王不礼贤郑鼎文1400众所周知,周文王大名鼎鼎,功德赫赫,被孔子称为“三代之英”。关于文王礼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典籍记载也不少。《史记》载:公季去世,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法则,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慈爱......

假若文王不礼贤

郑鼎文  1400 

众所周知,周文王大名鼎鼎,功德赫赫,被孔子称为“三代之英”。关于文王礼贤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典籍记载也不少。《史记》载:公季去世,儿子昌继位,这就是西伯。西伯也就是文王,他继承后稷、公刘的遗业,效法古公、公刘的法则,一心一意施行仁义,敬重老人,慈爱晚辈。对贤士谦下有礼,有时到了中午都顾不上吃饭来接待贤士,士人因此都归附他。伯夷、叔齐在孤竹国,听说西伯非常敬重老人,就商量说为什么不去投奔西伯呢?太颠、闳(hōng,洪)夭、散宜生、鬻(yù,玉)子、辛甲大夫等人都一起归顺了西伯。

而关于文王礼聘大贤姜子牙的传奇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史记》中说:昔文王居岐,礼贤下士。一日夜梦飞熊,次早占卜,谓之大吉,将获霸王之辅,大喜,欲访大贤。遂与众文武沐浴更衣,寻至渭滨磻溪。只见姜子牙背跪溪边,直钩垂钓,气定神闲。文王肃立静等,毕恭毕敬。一番交谈,文王如拨云见日,深信姜子牙有经天纬地之才,相见恨晚,即请子牙出山,共商兴周大计。子牙称不堪颠簸之苦,文王便卸下宝马,亲自拉辇。回至岐邑,即拜子牙为师。此后君臣相辅,大展雄风,安邦拓土,三分天下有其二。至武王时翦殷灭商,周朝八百年江山由此肇基。

由此看来,文王的卓越功德,不只是自身素质优异,也与尊敬、爱戴、重用贤才大有关系。荀子在《劝学篇》中说得很经典:“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同理,文王兴周,除了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善于借助其他人才的力量。

从古到今,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吸引、重用了更多的人才,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魏蜀吴能够三足鼎立,各自雄踞一方,都是因为拥有众多人才的缘故。特别是刘备三顾茅庐礼聘诸葛亮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还有,燕昭王筑黄金台,尊郭槐为师,礼贤下士,“士争凑燕”,终于破齐复国;齐桓公不记追杀之仇,拜管仲为相,称霸中原 ,九合诸侯;李世民不拘一格,任用魏征,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成就伟业等等。如今,以任正非为主导的民营企业华为,之所以在屡屡遭遇美国打压的艰难困苦中能够挺得起,撑得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固然有好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吸引和重用人才,特别对那些高端技术人才,不只是尊崇和重用,其待遇也是很高的。有些顶尖人才的待遇,甚至比在美国的同类人才还高。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助。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一个人本事再大,威望再高,若不能依靠众多的优秀人才和广大群众,是决然不能成功的,更不会成就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由此想开去,假若当年文王不礼贤,不吸引众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像姜子牙这样的重量级特高级人才。那么也绝不会成就那么大的功德。他晚年的“三分天下有其二”就是不可能的,也不会为武王伐纣灭商积蓄足够的力量。再说严重一点,假若文王不礼贤,也许不会成为文王,不但不会成就非凡的功业,甚至可能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痕迹,只会成为平凡人中的一个优秀者罢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吴才兴为琼海泰伯书院群而赋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