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东坡圣地 泰伯故里 ——在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发言稿

时间:2023-09-27 16:13:27   作者:付军让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355   评论:0
内容摘要:东坡圣地 泰伯故里——在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发言稿付军让尊敬的大会执行主席吴增魁站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吴氏宗亲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在广州这个全球最美城市羊城—“千年商都”拜见各位吴氏宗亲朋友、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我和增魁是朋友,十年前他一个人来到古周......

东坡圣地  泰伯故里

——在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发言稿

付军让

尊敬的大会执行主席吴增魁站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吴氏宗亲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广州这个全球最美城市羊城—“千年商都”拜见各位吴氏宗亲朋友、聆听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

我和增魁是朋友,十年前他一个人来到古周原岐山好多天,重走泰伯当年之路时,给我留下了很诚实的印象。在四届泰伯论坛上我们两个都是组委会论文审稿人。我很敬佩他对至德文化的崇拜,把我考察多年的东西交给首届羊城至德沙龙和增魁,以示尊重。

我是陕西省岐山人,我是商“武丁中兴”时代宰相傅说的后裔,我崇拜我的得姓始祖傅说,但我也崇拜那个时代的泰伯,更崇拜泰伯的道德品质。我一生都在学习泰伯,祈盼泰伯至德家风普及社会。2018年10月20日上午第四届全国“泰伯论坛”厦门宾馆明宵厅大会上,我发言的题目是《岐山是泰伯故里》,时隔近5年后的今天,我在这里发言的题目是《东坡圣地泰伯故里》。

先说东坡二字,这里不是说苏东坡,而是2003年岐山县撤乡并镇时,将原大营乡并到凤鸣镇,将大营乡的历史文化名村东坡村并到凤鸣镇八角庙村,是今天的岐山县凤鸣镇八角庙东坡村。

东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圣地,3000多年前,轩辕皇帝的41世裔孙古公亶父率领他的长子泰伯、次子仲雍“由豳迁岐至于岐下”,在周原之上的东坡建都立业,泰伯在这里三让天下,成为一代至圣孔子眼中的“至德无极”。

岐山县历史上从唐代到民国总共有八九处泰伯庙,岐山县从明代到民国总共有6部县志,清代以前的旧志只记载了寇村泰伯庙和东坡泰伯庙。寇村泰伯庙建于唐代。东坡泰伯庙坐立在陕西省人民政府保护的“东坡遗址”上,东坡是岐山县最早发现的商代遗址。

东坡遗址上的姜嫄圣母殿和泰伯庙位于太极八卦阴阳水系的顶端,南边200米处的原上圆雀寺与正西横(雍)水河西岸二级台阶上古兴福寺、杨柳村北南坡寺形成三寺一线正西偏北,遥拜东坡泰伯庙,三寺护一庙,鼎立而建,彰显古代中华文化的中心区域,呈现古代居住遗址是一块风水宝地。今天走到东坡村,我们看到的是当年遗址上古遗迹仍清晰可见,几百米排列有序、整齐划一的遗弃窑洞中间,坐落着一座南北横向,坐东面西的庙院。最中间的三间大房是主殿,门楣上书“泰伯庙”。 泰伯庙正后面一座窑洞上有“圣母殿”三个大字。圣母殿背上部一高窑宫房,里面供奉着周人男性始祖后稷弃,外面墙牌上写着“姬周祖庙”。这是典型的商代“背子抱孙”的文化,这在全国的泰伯庙布局中是罕见的。泰伯圣宫中供奉的神像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

“东坡遗址”以泰伯庙为中心,保护四址约50000平方米,紧连着北面的“帖家河遗址” 保护四址约30000平方米,是“东坡遗址”的陪都,这两个遗址都是商代遗址。岐山境内截止目前已发现先周及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址58处,其中商代的遗址仅有东坡遗址、帖家河遗址及周原遗址三处。考古界将这三个遗址定性为“都邑性遗址”。周太父和他的长子泰伯是在商代迁到周原的,毫无疑问,刚来时的城都只能在这三个遗址上。

1958年岐山县第一次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了东坡遗址,并定性为商代都邑性部落聚址。岐山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10月7日公布并设立东坡遗址保护标志碑。岐政发(1983)122号文件公布为“岐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东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第四批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西安输油气分公司修建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干线,西南东北方向开挖沟时,管道直线经过“东坡遗址”内的裤裆老沟南坡三组村民赵双科家的苹果园时,挖出了厚度约3米的古代瓦渣层,干线改了道。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东坡遗址”古代瓦渣层北边的“老沟红崖遗址”处,躲开古代瓦渣层实施了考古,发掘仰韶、先周、西周、东周等时期各类遗迹约170余座。出土了双唇尖底瓶、小口瓶、陶鉢、宽沿盆、罐等生活陶器文物数十件。周原周文化研究泰斗,耄耋之年的罗西章老先生认为,有厚度的瓦渣层,是帝王都城的征兆。东坡遗址极有可能是周太王时的周王成都。

河流是诞生人类文明的地方。以水系而言,岐山周文化遗址分布在渭水河沿岸的有3处;雍水河沿岸的有15处;横水河两岸台地有4处;古卷阿水系附近有4处;古周原地区达22处。这58处遗址中,属于商代的有三个,这三个商代遗址中的周原遗址位居周原东北部岐水中上游,水系坡度平缓,崖少窑稀,适于后来的建筑。东坡遗址和相邻的帖家河遗址,位居周原西南部雍、横水下游,河岸高陡,二级阶岸上极易陶复陶冗,这两个遗址在科考上为先周时期商代的居住都邑性群聚落遗址。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未有家室。”从东坡早期社会生活来看,善用陶土,周人先是半穴居的陶(掏)土方式,后来就发展成了窑洞。《易经·系辞彖传》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从东坡居住环境来看,坐东朝西,居下面河床东岸半坡,藏风聚气,择优而居。周太王“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东坡,有原有崖有洞。“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处在秦岭和千山相夹的关中平原“膴膴周原”西南一处南北河床东岸半坡之地,正好避免了崖顶东面周原和河床西面七里原、渍雍原互来的寒风,使其越过狭窄的河床从崖顶奔到对面原区,坡下西面是湿润河床,飘来的南风使人非常舒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治水为先的时代,东坡居住遗址首先不涉及治水。《周易·大象》《需卦》中的“需”,“天上有云、落下才为雨水。”受后稷教民稼穑、社稷为先的启示:“需”,看作地面,是雨水落在地面上,在地下分流而淌之意。原上耕地,半崖居住,崖下分流雨水,泰伯父子由豳迁岐首先选择的是东坡。

纵观中国历史文化,凡在河流交汇的地方都会有城市,河交村旁建城岐邑都城也不例外。古代迁移落居建城第一要务是建城墙。在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叫郭,也就是外城墙。凤凰山遗址位于东坡遗址西北8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2003年,北大师生和陕西省考古所在凤凰山遗址考古时,“世纪大发现周王陵之谜”,发现了凤凰山遗址内凤凰山顶部近40处约1700米远古代夯土建筑基址围墙,地名专家学者认为这些建筑基址围墙就是这个地方2003年以前还没有合并到凤鸣镇的北郭乡,有地名历史文化含义。伏羲氏创立的先天八卦阴阳对立学说有北就有南,有北郭就有南郭。结果在今天的凤鸣镇东坡遗址南5华里处,有一个地处周原南部边缘地带的以上游雍水、横水二河汇流于此而得名双溪的河交村,汇流后的这一条河在村下游称为湋水河,河交村所处的河交北原边,有杨家河、杨西庄、胡家台、常家台、王家台5个自然村庄,从古代到今一直叫做南郭。在北郭南郭之间所处的这个小原,东边是发源于北部山区泰伯山东沟底金鸡峡向南出山一直南流到湋水河的炎娃沟河,西边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凤凰山润德泉南流经过凤鸣沟流到横水河形成的凤鸣河,两河相距约5公里,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东西两边为河,北南两面为城郭,加上河交,这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四面有防护功能的岐周都城。《凤翔府志》解释“岐周,就是古公亶父在周原占有的地方”,“东坡遗址”位于岐周都城中心。王季时代称为周原,周原就在岐周东北面扩展到了周原遗址岐阳宫一带。清乾隆《岐山县志》载:“周原在县东北四十里箭括山阳,北自岐阳宫,南至雍水,皆曰周原,即诗谓之周原膴膴也。”周文王时期的周原面积则是更加扩大,已与商朝在方位上进行媲美,称为西岐。因此这个城郭城就应该是周人南迁周原后的第一个周王城都岐周都城。这个小原区域应该是泰伯随父亲周太王初到岐山周原时定居的都城岐周之地。罗西章老先生确认了我的这个商代“东坡遗址”就是泰伯随父亲古公亶父迁到岐山周原时的古岐周都城后,陕甘鲁豫周文化联络会长聂宗科先生多次现场考究后,将这个观点写进了他主编的《周原文明史论》一书中。

姬泰伯公元前1143年由岐周东坡奔西吴和后来奔江苏梅里,建立吴国后,祖地东坡人们怀念吴泰伯,汉代前将吴泰伯生活过的最早东坡冠名大吴家庄。公元1279年,元代的人们因崇尚泰伯至高无上的德范,将大吴家庄所在乡名命为崇德乡,崇德乡驻地就设在大吴家庄。人们尊崇泰伯在此振兴福善,于崇德乡驻地西边河西岸建兴福寺,遥拜横水流经此地,形成先亁八卦阴阳之巅的东坡姜嫄圣母殿和姜嫄圣母的38世裔孙之庙泰伯庙。泰伯在无锡梅里率众疏水,凿渎开泾惠乡民,无锡太湖流域民间称泰伯是天旱祈雨的龙王神。东坡天旱时,人们在泰伯庙祈雨后,正北10公里的泰伯山上就会立刻云朵翻滚,霎时东坡就会雨到旱除,历史上智人根据这一现象,将泰伯庙所在的东坡地崇德乡易名永丰乡。清乾隆四十四年国泰民安呈盛世,人们怀敬大贤泰伯,改永丰乡为怀贤乡,将位于兴福里的兴福寺东面半坡,大吴家庄所属四庄(上阁老、下阁老、赵底下、高头门)易名为东坡。民国二十三年至1949年,兴福乡辖东坡联保。从古到今,大吴家庄到东坡保,没有一户吴姓人家。

泰伯生在幽地,让在岐周,躲在西吴,奔在秦岭,名在江南,逝在无锡!全国泰伯论坛今年将要举办第六届。前五届的共识是泰伯在江南生活了49年。我们知道,泰伯一生活了92岁,剩下的42年在哪里?十多年来,我两次去岐山北面的旬邑之西彬地,三次去岐山邻西的西镇吴山,多次去岐山之南的眉县秦岭主峰太白山(山顶大爷海和山脚汤峪镇都有供奉泰伯仲雍和寻找泰伯而命丧秦岭山的邬义之三神泰伯庙)。

泰伯在岐山生活了多少年,这一直是一个迷。翻开历史资料看,古公亶父“由豳迁岐,至于岐下”的第一件事情是和当地民族羌族联姻,娶了羌族的长女太姜为妻。太姜生子季历,季历成长到具有生育能力时和太任结婚,太任怀孕生子,太任生的孩子姬昌在成长到有几岁才能看到聪明迹象后亶父称赞而泰伯奔吴。从古公认识太姜到结婚、怀孕时间1到2年,季历从生下来到娶妻太任为妻15至20年,从太任怀孕到姬昌生下再到显现聪明时间3到5年。通过多方面综合考证,泰伯生长在豳地11年,泰伯由豳迁岐到岐周东坡应该是21年左右,在西镇吴山6年,在秦岭不到3年,在东吴无锡一带49年。豳地诞生了一代圣人泰伯。岐下周原形成了泰伯的至德思想。西镇吴山是泰伯出让江山后的第一站,也是泰伯由姬姓变为吴姓的地方。秦岭泰伯山一脚踏南北,当年泰伯仲雍既能随时看到家乡周原,又能遥望远处无锡一带,规划自己的前景。泰伯秦岭之年,就如同父亲周太王当年在崛山时的“山候整”,使秦岭泰伯山成为了自己日后有600多年的江南吴国崛起的山峰。周武王打下江山后,称秦岭为太伯山。无锡一代则是泰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建立和形成雏形吴国的初级阶段。

学习至德文化,弘扬泰伯精神,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的发言完毕,欢迎各位来泰伯故里岐山寻根问祖,观岐山八景,吃岐山臊子面,回到家里做客!

谢谢大家!

(付军让,男,陕西岐山周原人。退休干部。第二届岐山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专家团队专家。著有90万字《付军让周礼文化108讲》,32万字村志《落阳邑史》10万字《宝鸡地情概览岐山篇》等。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泰伯论坛、省级论坛和讲座,发表论文400多篇。联系电话13659178018)

该文章所属专题:至德文化沙龙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