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 ——在广东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讲话

时间:2023-09-27 17:45:14   作者:吴江波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403   评论:0
内容摘要: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 ——在广东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讲话 吴江波 泰伯公119世孙、少微公64世孙、泰皓公24世孙 江门市至德文化研究会筹备会负责人 尊敬的各位宗长、各位宗亲: 大家好! 丹桂飘香,和风送爽。在这金秋丰收时节,广东首届“羊城至德沙龙......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

——广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讲话

吴江波 

泰伯公119世孙、少微公64世孙、泰皓公24世孙

江门市至德文化研究会筹备会负责人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__——在广东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讲话 图1 

 

尊敬的各位宗长、各位宗亲:

大家好!

丹桂飘香,和风送爽。在这金秋丰收时节,广首届羊城至德沙龙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对沙龙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有幸受邀出席且作为宗亲代表发言,感谢增魁宗亲搭建平台,感恩各位宗长宗亲厚爱,百忙之中,拨冗岀席本次沙龙交流活动。就新时代至德文化平台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心议题,本人以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为题,与大家一道交流探讨:

一、至德文化交流平台创建的时代性和必然性

至德文化的形成追溯到商周时期,由江南古吴国开源探索,历经三千多年的锤炼、演变凝聚和传承发展至德文化泰伯精神已深入人心。正是由于家族文化有深厚的根基,因中国过去现在乃至将来还会长期持续存在下去,必然会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

1、宗亲会。以同姓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同宗始祖地缘关系为范围,成立宗亲会。优点是同姓同脉,范围可控,易于交流,欠缺点是宗法制家长制浓厚,具体宗亲事务上的体现有两点: 第一,自上而下拥有绝对权力,即族长对于同姓族人管理拥有很大的权力第二,自下而上要求绝对服从,即同姓族人要对族长及前辈人保持绝对的服从。如“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等,由此产生“自我权威思想”和“软弱保守思想”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这种思想逐渐成为保守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尤其在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的现今社会,家长本为思想为代表的宗族文化强调一味服从,宣扬强权,禁锢了部分人的创新精神和进步意识。此外,很多宗亲会无法在民政部门注册,也无法有效开展合法活动。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宗亲会要完成家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任,显而不足,也不太符合实际。

2、研究会。由于宗族文化历史沉淀太过厚重,因此宗族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家长本为思想不仅严重制约了公平、公开、透明的现代宗族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而又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转型与体制改革。但是,这种浓重的宗族文化又会通过社会传统、风俗习惯等形式在们的日常行为活动中发挥作用,形成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现阶段成立宗族文化研究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为今用去除传统宗族文化中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对其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现代化、时代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发挥家族文化的积极作用,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宗族文化研究会可以通过合法注册,开展相关研究交流活动。

因此,相比较而言,新时代至德文化传承与发展要紧紧依托至德文化平台”,积极探索“宗亲会+研究会”模式,通过创建至德文化研究会,深入开展广泛交流,通过不断实践优化,总结探索至德文化传承典型经验和先进作法,再将成果转化到宗亲会推广,形成至德文化传承-实践探索交流-成果总结推广-至德文化优化”良性循环。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__——在广东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讲话 图2

二、广东特色至德文化传承与发展

宗族文化社会文化构建中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尽量避免其一切以宗族利益为出发点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调动宗族文化中具有形成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积极因素,植宗族文化,培养和强化宗族意识。宗族文化,往大方面说其实就是缩小了的集体主义,而集体主义其实就是扩大化了的宗族文化只有做好宗族文化转化工作,才能让人们认识中华民族的集体主义意识,逐渐摆脱家长本为思想等旧宗族文化的束缚,消除过去以宗族利益为出发点的错误思想,一切以集体利益为重,重新审视、反省宗族社交活动,积极参与现代文明家族文化建设。

“七普”统计,广东省吴姓人口315.6682万,占全省总人口2.5%,排名第八。对于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大体量吴姓群体,如何做好至德文化传承与发展,形成广东特色尤其重要。

1、摒弃宗族各自发挥、地域条块分割的陈旧思维,实行跨门派、跨地区交流,形成吴姓“大一统”至德文化传承与发展平台,待时机成熟时,可以注册省级合法社会组织,更好地开展活动。当然各地已有的宗亲化研究组织,特别是做得比较好也可以继续保留存在。

2、至德文化交流范围:姬吴史事、宗族流派、人物传记,广东吴族起源、吴姓人群流派、吴姓民居村落,家谱传谍、宗祠世居、陵墓碑文,探亲祭祖、宗亲聚会、联谊活动,泰伯文化研讨、至德精神传承、宗族经济发展……等等。原则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多交流、多探讨,也可以就深入话题、集中热点组织论坛、沙龙、座谈、调研。

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__——在广东首届“羊城至德沙龙”上的讲话 图3

三、新时代至德文化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植宗族文化,培养和强化宗族意识,对新时代至德文化传承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传承发展至德文化,可从方面着手:

1、加强至德文化的宣传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开展活动,如举办知识讲座、沙龙交流、宣传长廊、文娱活动等,如编写内刊读本、汇编歌曲民谣、诗词赋文比赛、地名人名谜语竞猜、举办吴姓地方节庆活动……等等,既可全省集中举办,也可地区承接进行,同时加大对至德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入脑入心,见物见行此外,研究交流的成果,也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进行转化推广。

2、加强人物结合,搞好传承发展。不仅对共同始祖泰伯、仲雍、季札、吴芮和岭南祖先吴居厚、吴祭……等等相关吴姓代表人物的人文研究交流,还要对各地的吴氏宗祠、名人故居、家谱传谍、陵墓碑文……等等历史文化古迹探索,研究交流不仅要见人也要见物,尽快形成一批广东特色的至德文化研究成果。

3、尊重吴姓宗主体意识鼓励和允许某些特色地方宗族观念的存在与发展,尊重族人主体地位,尊重族人家庭宗族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针对某些自然村落中多为同一姓有共同祖先的城乡地区,应鼓励他们与地方行政组织共同建立村或街道级的历史文化展览馆,如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文楼村(吴冷西故居)建设的“名人馆”,通过文化展览的形式让他们了解自己家族的历史演变,尊重他们的家族自豪感,培育宗族文化根基,厚植宗族文化沃土

综上所述,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创建至德文化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至德文化研究交流活动,将至德文化弘扬光大,是每位泰伯后裔、至德传人应尽义务和历史责任。我相信,在增魁宗亲带领下,各位宗长家人鼎力支持,在至德文化平台上,做好至德文化泰伯精神传承与发展这篇大文章、为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金秋时节,丰收在望。在这里,真心祝愿广首届羊城至德沙龙圆满成功,硕果累累,收获多多!祝各位家人身体安康,家庭幸福,家族兴旺!谢谢各位!

 

【个人简介】

吴江波,男,汉族,中共党员,祖籍江苏省句容市,籍贯湖南省华容县,现居广东省江门市,是泰伯公119世孙、唐代文学家少微公64世孙、明朝靖难避祸迁居华容之泰皓公24世孙,管理学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国家注册人力资源管理师、科技项目管理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门市高层次人才,是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专家、广东省科技项目咨询专家、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专家、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专家、江门市政府质量奖评审专家、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聘任创业指导老师、职业指导老师,江门市湖南商会副会长、江门市湖南岳阳商会顾问,江门市至德文化研究会筹备会负责人,江门市泛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国内100多家企事业单位顾问专家、培训讲师。曾从事企业高层管理30年,潜心研究,成果丰硕,主导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研发项目100多项,主讲培训课程600场次,发表论文32篇,自著书籍68本、获得作品著作权28项,获得“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成果二等奖”等在内的政府及有关机构组织奖励42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12项、市级10项、行业级10项),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广东省前列。同时,业余爱好文学写作及至德文化、泰伯精神传承与发展研究,已发表诗词9首(其中《有一双眼睛》收录于《全球抗疫诗选》、收藏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用至德精神指导吴氏宗族教育和吴文化建设实践——试论至德精神的传承发展与发扬》已投稿“第六届全国泰伯论坛”。

 

联系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白沙街道接龙里57号

联系手机13828042188(微信同号)

电子邮箱wIs-aaa@163.com

该文章所属专题:至德文化沙龙

相关评论

华夏吴氏网QQ交流群:85987924   站长QQ:116539779   吴氏网公众号:cwu2015     世界吴氏公众号:worldwucom

  粤ICP备130152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