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弘扬泰伯至德精神的路径选择
吴昌禄
(2023年9月23日)
尊敬的增魁会长、各位嘉宾、各位宗亲、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受增魁会长的邀请,来到广州,出席和见证首届羊城沙龙座谈会的召开,我非常高兴。下面,我就本届主题"新时代至德文化平台发展的路径选择″作个发言,我的发言主要讲两个方面:一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这几年香港泰伯基金会所做的一些工作。二是新时代至德精神发展的路径选择的几个见解。
一、泰伯基金会五年多来的工作回顾
香港泰伯基金会于2014年在中国香港正式注册,于2015年6月26日成立,泰伯基金会全称为:泰伯基金会有限公司(英文名称:Tai pak fund co.ltd)
香港泰伯基金会的宗旨是“孝德宗谊,凝聚爱心,服务社群 ,弘扬至德,助学扶贫”。 泰伯基金会在第二届会长吴立辉为首的泰伯基金会班子领导下,围绕宗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五年多来,参加无锡祖地泰伯祭祀活动从不间断。
泰伯基金会年年派出代表到无锡祖地进行拜祭泰伯公、仲雍公、季札公祭祀活动,时刻保持着对先祖的怀念和崇敬之心。
这五年多来,积极参加各地宗祠重光和庆典活动。
先后参加了广东海陆惠吴氏宗祠甲子至德堂荣获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暨宗祠重光20周年庆典活动,广东佛山兴贤吴氏大宗祠文化纪念馆重光庆典活动,香港衙前围村天后寶诞联欢活动,陆丰参加碣石吴氏文化公馆(泰伯楼)落成庆典,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柿树吓村吴氏宗祠落成开光仪式,韶关市南雄珠玑古巷吴氏大宗祠,广东惠来县吴善士文化公园暨善士祖祠奠基仪式,茂名化州市吴保玉公墓修缮竣工请王回殿祭典活动,江门新会礼乐竹野公祭祖活动。
这五年多来,积极参加各地宗亲组织的庆典活动。
这五年多来,香港泰伯基金会先后参加了香港至德总会换届就职典礼,参加了在江西萍乡举行的中华吴氏第十一届恳亲大会,参加了菲律宾让德吴氏宗亲总会庆祝创会110周年庆典,参加香港粉岭潮汕会馆15届就职典礼,参加了马来西亚巴生滨海吳氏宗亲会四周年庆典。参加了辽宁吴氏宗亲联谊会成立三周年庆典,参加了重庆吴氏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大会。
这五年多来,与各地宗亲组织和宗亲交流得到了拓展。
参观了香港泰伯学校,参加了香港石篱石荫新界粉岭民间巡游交流活动,走访中山、佛山、江门、深圳吴锦方宗长大益茶馆、惠州博罗县福田镇柿树吓村吴氏宗祠、河源连平县、韶关南雄珠玑巷吴氏大宗祠等地,与当地宗亲会和宗亲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及吴文化的探讨。
这五年来,在无锡泰伯陵立归宗碑孝宗敬祖铸丰碑。
2020年,泰伯基金会捐款在无锡吴氏祖地泰伯陵以泰伯基金会之名立归宗碑,彰显孝宗敬祖之心。
这五年多来,积极参与各地敬老助学扶贫公益活动。
这五年来,泰伯基金会先后到了博罗县吴氏宗亲会组织的慰问吴氏贫困户、贫困大学生活动。参加中山吴氏竹野公联谊会重阳敬老扶贫活动,参加由江门礼乐吴氏(竹野公)联谊会组织的重阳敬老爱老慰问活动。参加了由郁南县吴氏宗亲联谊会组织的春节前走访吴氏贫困户慰问活动。参加了吴锡坤会长组织的由香港泰伯基金会、中华吴氏宗亲总会、珠三角吴氏宗亲总会、中华吴氏粤东分会(筹)联合在汕头开展亲情中华•2018吴氏爱心公益行春节慰问送温暖活动,慰问五保户低保户,给贫困吴氏宗亲及老人送上亲情关怀和祝福。
牵线搭桥香港与无锡两地结对友好学校。
2022年1月19日,在无锡市新吴区区委统战部与香港泰伯基金会的牵线下,通过云视频的方式举行,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委员、新吴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伟敏、世界至德总会永远荣誉会长、吴氏宗亲总会泰伯纪念学校首席荣誉校监吴天赐、泰伯基金会吴立辉会长共同见证新吴区海外联谊(香港)联络站正式揭牌。香港泰伯纪念学校与无锡新吴区泰伯实验学校再续新缘,结对成两地友好学校,并举行了现场云签约、互赠了友校纪念品。
二、新时代至德文化平台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是探寻新时代至德文化传承发展方法路径,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确保中华文明绵绵不绝、生生不息。例如:2022年1月19日,在无锡市新吴区区委统战部与香港泰伯基金会的牵线下,香港泰伯纪念学校与无锡新吴区泰伯实验学校再续新缘,结对成两地友好学校。2023年4月,走进泰伯实验小学,参观了校史展览、至德文化展陈、梁鸿农学院等,了解了学校文化传承和实践创新课程。
二是探寻新时代至德文化传承发展方法路径,必须找准结合点。例如:我们泰伯基金会通过结合参加各地宗祠的庆典活动,结合敬老助学扶贫公益活动,弘扬至德精神,传承吴文化。
三是探寻新时代至德文化传承发展方法路径,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实践。探寻文化传承发展方法路径,就要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例如:有的宗亲会组织利用宗祠、创新地利用办公楼建立泰伯书院来弘扬至德精神。
四是要发展新时代泰伯文化,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教育。要用良好的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要积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让美德和亲情同生共长。家长平日要注重律己修身,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爱国拥党、尊老爱幼等良好品质。
谢谢大家!